劳动争议应先进行劳动仲裁,如仲裁结果对方不履行,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据《中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六条和第五十一条规定,劳动者可申请支付令或执行调解书、裁决书。
法律分析
有强制执行的权利。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应该先进行劳动仲裁。如果劳动仲裁结果对方不履行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中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六条,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五十一条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拓展延伸
劳动仲裁的效力及执行方式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其效力而言,劳动仲裁裁决具有法律约束力,对双方当事人具有强制执行效力。一旦劳动仲裁裁决作出,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结果,否则可以通过法院强制执行程序来执行。执行方式可以包括查封、扣押财产、冻结银行账户等手段,以确保裁决的履行。当然,执行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遵循法定程序、尊重当事人的财产权等。总之,劳动仲裁的效力及执行方式是保障劳动争议解决的重要保证,有助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公平。
结语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其裁决具有法律约束力和强制执行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结果,否则可通过法院强制执行程序来执行。执行方式包括查封、扣押财产、冻结银行账户等,以确保裁决的履行。劳动仲裁的效力及执行方式是保障劳动争议解决的重要保证,有助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公平。
法律依据
《中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六条、第五十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