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职务侵占罪报案时效期限,不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已追究的,应撤销案件、不起诉或宣告无罪。逃避侦查或审判者不受追诉期限限制。刑期不满5年的等待5年,5-10年的等待10年,10年以上的等待15年,无期徒刑和死刑的等待20年。若20年后认为必须追诉,需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法律分析
犯罪职务侵占罪报案时效期限,不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予起诉,或者宣告无罪。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拓展延伸
职务侵占罪:长期不报案的法律后果与社会影响
长期不报案对职务侵占罪的法律后果和社会影响是十分重大的。首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长期不报案可能导致证据的丧失或虚假,给案件的调查和审判带来困难。这可能会导致罪犯逃脱法律的制裁,削弱司法公正性。其次,长期不报案也会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它可能鼓励其他人犯罪或者产生不良风气,破坏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此外,长期不报案还可能导致受害人权益无法得到保护,给社会带来不公正和不稳定因素。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长期不报案对职务侵占罪的法律后果和社会影响,积极加强相关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治秩序。
结语
长期不报案对职务侵占罪的法律后果和社会影响重大。长期不报案可能导致证据丧失或虚假,削弱司法公正性,使罪犯逃脱制裁。同时,它也会鼓励犯罪、破坏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损害受害人权益。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此问题,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法律意识,共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治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第八十八条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