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判决可提出申诉,申诉人范围包括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近亲属。申诉内容可针对一审或二审判决。人民法院或检察院应接受申诉并通知申诉人审查处理结果。
法律分析
1、对最终刑事判决不服可以提出申诉。
2、法律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决的执行。
3、根据上述规定,申诉人的范围是指:
(一)当事人,包括自诉人、被害人、被告人,以及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二)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
(三)当事人的近亲属,包括当事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等。
4、申诉人的申诉内容,可以是对第一审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进行申诉,也可以对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进行申诉。
5、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应当接受申诉人提出的申诉,并按诉讼程序进行审查处理,对审查处理的结果,应用书面形式通知申诉人。
拓展延伸
上诉程序中刑事案件二审判决如何应对?
在上诉程序中,当刑事案件经过二审判决后,您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首先,您可以与您的律师讨论案件的细节和判决结果,以确定是否有足够的法律依据来提起上诉。如果您和您的律师认为有上诉的理由,您可以准备上诉申请书并提交给相应的法院。在上诉过程中,您需要详细陈述您对原判决的异议,并提供相关证据和法律依据来支持您的观点。同时,您还需要遵守法院的规定和时间限制,确保上诉程序的顺利进行。最后,您要时刻与您的律师保持沟通,并根据他们的建议来调整您的策略。请记住,每个案件都是独特的,上诉的结果也取决于具体的情况和法律适用。因此,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和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
根据上述规定,对最终刑事判决不服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申诉人的范围包括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和近亲属。申诉内容可以是对一审判决进行申诉,也可以对二审判决进行申诉。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应当接受申诉并进行审查处理,结果将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诉人。在上诉程序中,与律师充分沟通、准备充分的上诉申请书,并遵守法院规定和时间限制是关键。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和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侦查 第十一节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 第一百六十八条 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作出提起公诉、不起诉或者撤销案件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第一审程序 第四节 速裁程序 第二百二十二条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被告人认罪认罚并同意适用速裁程序的,可以适用速裁程序,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建议人民法院适用速裁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第一审程序 第一节 公诉案件 第一百八十六条 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