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进行诉讼,但必须遵守我国的两审终审制度。诉讼代理人包括当事人的近亲属、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社会团体推荐的人、当事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以及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当事人委托代理人立案时需要提供起诉状、身份证明文件、证据材料以及委托律师的话还需要提交委托手续。
法律分析
尽管在上诉过程中,只要判决未产生法律效力,上诉次数没有限制,但必须遵守我国的两审终审制度。
一、民事诉讼代理人的范围:
1、当事人的近亲属。民事诉讼中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2、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3、社会团体推荐的人。社会团体指依法或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有章程、有名称、有一定数量成员、有经费来源、有办事机构、有办公地点的非营利性组织。主要包括:
(1)人民群众团体。
(2)社会公益团体。
(3)文艺工作团体。
(4)学术研究团体。
(5)宗教团体。
4、当事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当事人所在单位为保护其职工的合法权益,可以在单位中推荐一人为当事人代理诉讼,但被推荐的人作为诉讼代理人必须经当事人同意和授权。
5、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除上面所列几种人,当事人也可以委托朋友、同事等他所信任的人,这些人经人民法院许可,就可以作为他的诉讼代理人。当然,此条非常缺乏可操作性。
二、民事诉讼代理人立案需要什么材料:
1、起诉状。
起诉状的基本要求是:原、被告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真实、具体、清楚,诉讼请求明确合法,并应当在起诉状中简明陈述案件事实及起诉理由。
2、身份证明文件。
办理立案手续时,还应当向法院提供证明起诉人身份的材料。起诉人如果是公民的,应向法院提供起诉人个人的身份证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二代身份证需要复印正反两面)。起诉人如果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当向法院提供法人或其他组织证照或批件,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明书。
3、证据材料。
办理立案手续时,还得提供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并制作证据清单,所有证据材料应当编好页码及证据序列号。
4、委托律师的话,需要提交委托手续如:律所公函、授权委托书。
5、其他与案件有关的材料。
结语
民事诉讼代理人范围及立案所需材料如上所述,在上诉过程中必须遵守我国的两审终审制度。同时,当事人或其近亲属、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社会团体、当事人所在单位、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等均可作为诉讼代理人,但需注意提供相应的材料及遵守相关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五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
第一百七十六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人民法院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在本院进行,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
第一百八十三条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