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作品的保护期限,包括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法人单位作品的保护期为50年、合作作品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死后50年等。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但最高院规定传播报道他人采编的时事新闻应注明出处。著作权的保护期限届满后,作品进入公共领域,不再受法律保护。著作人身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永久受到法律保护。
法律分析
一、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限有多久
我国《著作权法》对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具体规定如下:
①作品的作者为公民的,其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50年的终止时间为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②法人、非法人单位的作品及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法人单位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50年,自作品首次发表时起算,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未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保护。
③影视录像作品和摄影作品的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的保护期为50年,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著作权法不予保护。
④合作作品著作权的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死后50年,该50年以合作作者中最后死亡者的死亡时间为起算点。
⑤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其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者身份一经确定,则仍适用著作权的一般规定。
⑥录音录像制品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该制品首次出版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⑦广播、电视节目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播放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二、时事新闻是否受到著作权的保护?
1、著作权法规定,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2、随着传媒产业的发展,新闻报道已越来越多地融入了媒体自身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加工、判断,其中包含了越来越多的智力劳动。
因此,最高院出台的《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也规定传播报道他人采编的时事新闻应当注明出处。
在著作权的期限内,作品的著作权受法律保护;著作权期限届满,就丧失著作权,该作品便进入公共领域,不再受法律保护。我国对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保护期分别加以规定。著作人身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永久受到法律保护。发表权的保护期与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的保护期相同。
结语
根据以上规定,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限根据不同情况有所不同。对于个人创作的作品,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对于法人、非法人单位的作品和职务作品,保护期为50年;影视录像作品、摄影作品、合作作品的保护期也为50年;对于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保护期为50年;录音录像制品和广播、电视节目的保护期也为50年。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但传播报道他人采编的时事新闻应当注明出处。著作权的期限届满后,作品进入公共领域,不再受法律保护。著作人身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永久受到法律保护。发表权的保护期与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相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20修正):第三章 著作权许可使用和转让合同 第三十一条 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依照本法有关规定使用他人作品的,不得侵犯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获得报酬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20修正):第二章 著作权 第二节 著作权归属 第十八条 自然人为完成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本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享有,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
(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
(二)报社、期刊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创作的职务作品;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20修正):第二章 著作权 第二节 著作权归属 第十一条 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创作作品的自然人是作者。
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视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