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因校方原因无法完成学习计划,可要求退学退费;学生因正当理由提出退学退费申请,学校扣除5%手续费后退还剩余费用;消费者应仔细阅读协议内容并保留维权证据;若学生触犯法律导致无法继续上课,不予退费;学校需按相关部门核准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收费,并使用统一印制的专用票据作为唯一凭证。
法律分析
第一,若因校方的原因造成学生无法完成学习计划的情况,学生要求退学、退费,学校须予以退还剩余的费用。
第二,学校开课前,学生因不可抗拒的理由,如学生出具国家各级各类承认学历的院校的正式录取通知书或武装部门的应征入伍通知书或因重大疾病、意外伤亡、家庭特殊困难等正当理由提出退学退费申请,而向学校提出退学退费申请的,学校扣除5%手续费,再予以退还剩余的费用。
第三,签订协议前务必看清协议内容建议消费者保留维权证据。协议中有相关退费的约定,一般情况下以消费者和商家订立的协议为准(无效格式条款除外)。
第四,学生在校期间因个人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等原因而无法继续上课,申请退费的情况,则一律不予以退还。
第五,学校须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和其它相关部门核准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并使用相关部门统一印制的专用票据。该票据作为学校收费和退费的唯一凭证依据。
拓展延伸
应对不可抗力因素的培训机构退费法律规定与争议解析
在培训机构退费中,不可抗力因素是一个常见的争议点。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培训机构无法履行合同义务时,学员有权要求退费。不可抗力因素包括自然灾害、政府政策变化、传染病爆发等无法预见且无法避免的情况。
然而,不可抗力因素的界定和退费比例等问题常常引发争议。一方面,培训机构可能主张不可抗力因素的存在并据此减少退费金额;另一方面,学员可能质疑培训机构对不可抗力因素的解释,并要求全额退费。
在解决争议时,法院通常会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合同条款、事实情况和公平原则等。此外,相关法律规定也会对不可抗力因素的界定和退费比例等进行规范。
因此,对于培训机构退费中涉及不可抗力因素的争议,需要综合运用法律规定和相关解释,平衡各方权益,确保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
结语
在培训机构退费中,不可抗力因素是一个常见的争议点。根据法律规定,学员在校方原因导致无法完成学习计划时,有权要求退学退费。然而,不可抗力因素的界定和退费比例等问题常引发争议。解决争议时,需综合考虑合同条款、事实情况和公平原则等因素。对于涉及不可抗力因素的退费争议,应综合运用法律规定和相关解释,确保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建议学员在签订协议前仔细阅读并保留维权证据,以保障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五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第五百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