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专利罪在中国法律中的刑罚标准、立案标准以及构成行为。自然人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单位犯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规定处罚。立案标准包括非法经营数额、违法所得数额、给专利权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假冒专利数量等。构成行为包括标注他人专利号、使用他人专利号误导他人、在合同中使用他人专利号以及伪造、变造专利证书等。
法律分析
一、假冒专利罪在中国法律中的刑罚标准如何
1.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上述规定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假冒专利罪】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第二百二十条【单位犯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处罚规定】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一十三条至第二百一十九条之一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二、假冒专利罪的立案标准有什么
假冒他人专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2.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3.假冒两项以上他人专利,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三、什么行为构成假冒专利罪
下列行为构成假冒专利罪:
1.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
2.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
3.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
4.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
结语
根据中国法律,假冒专利罪的刑罚标准如下:自然人犯罪者,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单位犯罪者,可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罚。立案标准包括:非法经营数额达二十万元以上或违法所得数额达十万元以上;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五十万元以上;假冒两项以上他人专利,非法经营数额达十万元以上或违法所得数额达五万元以上;以及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构成假冒专利罪的行为包括:未经许可在产品或包装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未经许可在广告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以及伪造或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文件或申请文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八十条 从事专利管理工作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七节 侵犯知识产权罪 第二百一十六条 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六十九条 负责专利执法的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证据,对涉嫌假冒专利行为进行查处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询问有关当事人,调查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情况;
(二)对当事人涉嫌违法行为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三)查阅、复制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合同、发票、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四)检查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产品;
(五)对有证据证明是假冒专利的产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时,可以采取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所列措施。
负责专利执法的部门、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依法行使前两款规定的职权时,当事人应当予以协助、配合,不得拒绝、阻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