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终审判决后,不能上诉,因为判决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符合一审终审条件的简单民事案件和小额诉讼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制度。上诉条件包括合格上诉人、被上诉人和法定的上诉期限。对于刑事和民事二审案件,审查范围有所不同。在自诉案件中,被害人有权对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但需满足特定条件。
法律分析
一审终审判决后,不能上诉,因为判决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七十一条人民法院审理小额诉讼案件,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的规定,实行一审终审。
上诉条件
1、必须有合格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2、必须是依法允许上诉的判决裁定
3、符合法定的上诉期限。
民事诉讼法147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期限应从判决书裁定书送达当事人的第二日起算。判决书裁定书不能同时送达当事人的,上诉期限从各自收到判决书,裁定书之次日起算。
对刑事二审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对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理由和范围的限制。对刑事上诉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加重对被告人的处罚。而民事二审案件,二审法院应当围绕当事人上述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当事人没有提出请求的,不予审查;但是一审判决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除外。
在自诉案件中,被害人作为自诉人有权对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提出上诉。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自诉案件包括三种,即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害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这类自诉案件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即被告人实施了犯罪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也就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报案、控告、检举不立案侦查,或者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
结语
一审终审判决后,判决书已生效,无法上诉。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和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一审终审适用于基层法院审理符合条件的简单民事案件和小额诉讼案件。上诉条件包括合格的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合法允许上诉的判决裁定,以及符合法定上诉期限。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47条规定,当事人对地方法院第一审判决不服,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刑事二审案件应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理由和范围限制,而民事二审案件应围绕当事人的请求进行审查。在自诉案件中,被害人作为自诉人有权对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百七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