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机关负责对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人民法院负责审判。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上诉期限为十日,裁定上诉期限为五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第一审判决可请求检察院提出抗诉。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不受其他干涉。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法律分析
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不服判决的上诉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
相关法律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四条国家安全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与公安机关相同的职权。
第五条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六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第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第八条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拓展延伸
上诉或抗诉的时效性要求及相关规定
上诉或抗诉的时效性要求及相关规定是指在特定法律程序中,对于提起上诉或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行为,存在着一定的时间限制和规定。根据不同的法律体系和案件类型,这些时效性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当事人应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的一定期限内行使上诉或抗诉权利。这一期限的长短会受到法律规定、案件性质、当事人身份等因素的影响。当事人需要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遵守时效性要求,以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机关负责对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人民法院负责审判。除特殊规定外,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不服判决的上诉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期限为五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可以在收到判决书后五日内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当事人应当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遵守时效性要求,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提起公诉 第一百七十五条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法庭审判所必需的证据材料;认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可以要求其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作出说明。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
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七章 审理和判决 第四节 第二审程序 第八十五条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七章 审理和判决 第四节 第二审程序 第八十六条 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不开庭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