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内容讲述的是在租赁房屋被抵押的情况下,出租人和承租人的权利和义务。如果抵押权人实现抵押权,租赁合同对于房屋新的受让人将不再具有约束力。同时,如果在订立租赁合同时出租人未告知承租人租赁房屋有抵押的,出租人应该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如果出租人已告知的,则由承租人自己承担。
法律分析
在先的租赁房屋如果被抵押,出租人仍然有权利将房屋出租,并且承租人也能够在该房屋上进行租赁。不过,承租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风险。此外,在后成立的租赁合同关系中,不得对抗先成立的抵押合同。当抵押权人实现抵押权时,租赁合同对于房屋新的受让人将不再具有约束力,也就是说“买卖可破租赁”。
此时,如果在订立租赁合同时出租人未告知承租人租赁房屋有抵押的,出租人应该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如果出租人已告知的,则由承租人自己承担。
拓展延伸
租赁房屋抵押的法律风险
租赁房屋抵押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抵押物权属纠纷:租赁房屋的抵押物权属纠纷可能导致抵押权人的利益受损。在租赁合同中,抵押人和出租人可能就抵押物的权属产生争议,从而引发权属纠纷。
2.租赁合同的效力:租赁房屋的抵押可能受到租赁合同的效力影响。如果租赁合同中未明确抵押物的权属,或抵押物与租赁合同的租赁物不符,可能导致抵押合同无效。
3.抵押物价值波动:租赁房屋的价值可能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导致抵押物的价值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抵押权人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4.抵押权人的追索权:如果租赁房屋的抵押物价值不足以偿还抵押债务,抵押权人可能需要采取追索权来追回债务。然而,在追索过程中,抵押权人可能面临诉讼时效等问题。
5.抵押合同的解除:抵押合同的解除可能导致抵押物的权属发生变化。如果抵押合同解除后,抵押物的权属发生争议,抵押权人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6.抵押物的处理:在抵押期间,抵押物可能需要进行处理,如进行维修、转让等。这些处理可能影响抵押物的价值,从而影响抵押权人的利益。
综上所述,租赁房屋抵押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为确保抵押合同的效力,抵押物权属的清晰明确,以及抵押物的价值稳定,建议在租赁合同中明确抵押物的权属,并尽量采取担保方式而非抵押方式。同时,抵押权人也应充分了解抵押物的风险,并在抵押期间妥善处理抵押物。
结语
这段话强调了在租赁房屋被抵押的情况下,出租人和承租人都有一定的权利和责任。同时,也提醒读者在订立租赁合同时要明确房屋的抵押情况,以免产生法律纠纷和损失。最后,再次强调了买卖可破租赁的原则,即在抵押权人实现抵押权时,租赁合同对于房屋新的受让人将不再具有约束力。
法律依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6条规定:抵押人将已抵押的财产出租的,抵押权实现后,租赁合同对受让人不具有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