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抵押后可出租,但出租人需如实告知承租人抵押情况。根据《民法典》第405条,抵押设立前已出租并转移占有的财产,租赁关系不受抵押权影响。租赁合同根据第703条规定,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给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合同内容一般包括物品信息、租期、租金支付等条款。
法律分析
房子抵押后还能出租。但是,出租人在出租已经抵押而定房租时应当如实告知承租人已经抵押的事实。
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四百零五条的规定,抵押权设立前,抵押财产已经出租并转移占有的,原租赁关系不受该抵押权的影响。
第七百零三条规定,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第七百零四条规定,租赁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租赁物的名称、数量、用途、租赁期限、租金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租赁物维修等条款。
拓展延伸
抵押房屋后的租赁权益保障与限制
抵押房屋后的租赁权益保障与限制涉及多个方面。首先,租赁权益保障方面,抵押房屋的租客在合同期内享有正当的居住权,并有权要求房东提供基本的居住条件。其次,在房屋转让或拍卖时,租赁合同通常具有优先权,租客有权继续租赁房屋。然而,抵押房屋后的租赁权益也受到限制。例如,如果抵押人未能按时偿还贷款,抵押人可能被迫转让房屋,租客可能需要面临合同解除的风险。此外,租客应遵守租赁合同的规定,如按时支付租金和维护房屋等。因此,租客在抵押房屋后应了解自身权益和责任,以确保租赁过程的顺利进行。
结语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零五条规定,抵押房屋后的租赁权益受到保障,租客在合同期内享有正当的居住权,并有继续租赁的优先权。然而,租客也应遵守租赁合同的规定,如按时支付租金和维护房屋等。了解自身权益和责任,将有助于确保租赁过程的顺利进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零五条
抵押权设立前,抵押财产已经出租并转移占有的,原租赁关系不受该抵押权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零三条
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零四条
租赁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租赁物的名称、数量、用途、租赁期限、租金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租赁物维修等条款。
《民法典》第四百零五条
抵押权设立前,抵押财产已经出租并转移占有的,原租赁关系不受该抵押权的影响。
《民法典》第七百零三条
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民法典》第七百零四条
租赁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租赁物的名称、数量、用途、租赁期限、租金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租赁物维修等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