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了影响力受贿罪和受贿罪的区别。两者在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便利为第三人谋取利益,并收受或索取第三人财物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它们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主体不同、目的不同、索取或非法收受的财物不同、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不同、处罚不同和客观方面不同。其中,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行为人先是利用与其关系密切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再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去受贿,而受贿罪
法律分析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和受贿罪在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便利为第三人谋取利益,并收受或索取第三人财物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它们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主体不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关系密切人、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及其关系密切人,而受贿罪的主体则是直接为国家工作人员自己。
2. 目的不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而受贿罪则是为了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3. 索取或非法收受的财物不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可以索取或非法收受第三人的财物,而受贿罪只能非法收受公共财物。
4. 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不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可能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第三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受贿罪则主要通过直接利用职权或影响力来获取利益。
5. 处罚不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可能会受到更严厉的刑罚,而受贿罪则根据情节轻重受到相应的刑罚。
(二)客观方面不同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行为人先是利用与其关系密切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再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去受贿,而受贿罪是国家工作人员直接利用自己的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去受贿。即在这里他们所依靠的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主体不同,前者为与行为人关系密切的国家工作人员,后者直接为该国家工作人员。
相关知识延伸阅读:受贿罪与单位受贿罪有什么不同
认定受贿罪时,应正确区分单位受贿罪与受贿罪的界限。单位受贿罪也是通过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来实施的,很容易与受贿罪相混淆。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单位受贿罪中的收受的他人财物,要归单位整体所有,即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为单位带来了非法利益;而受贿罪是收受的财物归被受贿人个人非法占有。
2、单位受贿罪是在单位意志支配下,以单位名义实施的;受贿罪则是国家工作人员在自己个人意志支配下,为谋取私利而进行的。
司法实践中,单位的意志是由主要领导决定形成的,只要该领导者决定后实施的受贿行为是以单位名义进行的,并且非法利益也归单位,就应认定为单位受贿罪。如果是单位成员(主要是领导)假借单位名义索取、收受他人财物,但把财物占为己有的,则应按个人受贿罪处理。
拓展延伸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和受贿罪是两个不同的罪名,它们的区别在于犯罪构成和处罚力度等方面。
首先,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则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
其次,在犯罪构成上,受贿罪只需要满足国家工作人员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这一要件,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则需要满足利用影响力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这一要件。
最后,在处罚力度上,受贿罪的最高刑罚为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处罚则更加严厉,最高可以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因此,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比受贿罪更容易定罪量刑,对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和制约也更为严格。
结语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和受贿罪在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便利为第三人谋取利益,并收受或索取第三人财物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它们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体不同,目的不同,索取或非法收受的财物不同,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不同,处罚不同,客观方面不同。其中,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行为人先是利用与其关系密切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再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去受贿,而受贿罪是国家工作人员直接利用自己的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去受贿。在认定受贿罪时,应正确区分单位受贿罪与受贿罪的界限。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5月14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35号)和2007年10月25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修正案》(公安部令第95号)同时废止。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二节 讯问犯罪嫌疑人 第二百零九条 对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犯罪事实、无罪或者罪轻的事实、申辩和反证,以及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证明自己无罪、罪轻的证据,公安机关应当认真核查;对有关证据,无论是否采信,都应当如实记录、妥善保管,并连同核查情况附卷。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七条 公安机关可以使用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技术制作电子笔录等材料,可以使用电子印章制作法律文书。对案件当事人进行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的过程,公安机关应当同步录音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