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知识产权的民事责任及赔偿原则:
侵权人需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十三条规定。赔偿责任归责原则包括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和无过错责任。侵权形式包括未经许可发表作品、冒名署名、篡改、剽窃、未支付报酬等行为。
法律分析
一、侵害知识产权如何承担民事责任
侵害知识产权的民事责任是如果侵权行为属实的,侵权人可能需要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十三条,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本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民事责任;侵权行为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由主管著作权的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没收、无害化销毁处理侵权复制品以及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违法经营额难以计算或者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并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
二、侵害知识产权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是
侵犯知识产权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是:
1.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过错作为归责的最终构成要件;
2.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3.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基于法律的特别规定,受害人能够证明损害是加害人的行为或者物件所致,加害人就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而不论其是否存在主观上的过错。
三、侵害知识产权的具体形式
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
2.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
3.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5.剽窃他人作品的;
6.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7.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
8.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的行为。
结语
侵害知识产权的民事责任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侵权行为将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同时也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和刑事追究。侵权行为的赔偿责任归责原则主要有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侵害知识产权的具体形式包括未经许可发表作品、冒名顶替、歪曲篡改、剽窃作品等。侵害知识产权是严重违法行为,必须依法追究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七章 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第五十八条 将他人注册商标、未注册的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误导公众,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七节 侵犯知识产权罪 第二百二十条 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一十三条至第二百一十九条之一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二章 电子商务经营者 第二节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 第四十一条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与知识产权权利人加强合作,依法保护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