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规定,继承人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遗弃或虐待被继承人、伪造、篡改或销毁遗嘱、以欺诈和胁迫手段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撤回遗嘱的行为,将导致其丧失继承权。
法律分析
民法典规定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
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
3、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
4、伪造与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5、以欺诈和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与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的。
拓展延伸
继承权的限制:民法典对哪些情况下不享有继承权做出规定?
民法典规定了一些情况下不享有继承权的限制。首先,如果继承人被法院判决犯有故意杀人罪或重大犯罪行为,其继承权将被剥夺。其次,未成年人或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继承权也受到限制。此外,如果继承人是被继承人的债权人,其继承权可能会被限制或剥夺。另外,民法典还规定了一些特殊情况,如被继承人与继承人之间存在亲属关系的限制。总之,民法典对不享有继承权的情况做出了明确规定,以保护合法继承人的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结语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继承人在满足特定条件下可能丧失继承权。这些条件包括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遗弃或虐待被继承人、伪造、篡改或销毁遗嘱,以及使用欺诈和胁迫手段干扰被继承人的遗嘱设立、变更或撤回等。此外,民法典还对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继承权限制进行了规定,如继承人被法院判决犯有重大犯罪行为、未成年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继承权等。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合法继承人的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条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
(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
(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
(三)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
(四)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
(五)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
继承人有前款第三项至第五项行为,确有悔改表现,被继承人表示宽恕或者事后在遗嘱中将其列为继承人的,该继承人不丧失继承权。
受遗赠人有本条第一款规定行为的,丧失受遗赠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