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与员工签订合同的后果:用人单位需支付社保费、经济补偿金、失业损失赔偿。《劳动合同法》规定,用工前需签订书面合同,否则劳动报酬按集体合同或同工同酬执行。若单位超过一个月不签订书面合同,需支付员工二倍工资。劳动争议可申请劳动仲裁,时效期一年。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指未按规定签订书面合同,需支付双倍工资,并补签合同,期间社保待遇需保障。
法律分析
一、用人单位没与员工签订合同有什么后果
1、未签的合同并不能免除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义务。
2、单位终止或者解除事实劳动关系(辞退员工)需要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
3、单位终止或者解除事实劳动关系(辞退员工)造成员工失业的,可能需要赔偿失业损失。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合同法》第十一条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二、如何申请劳动仲裁?
申请劳动仲裁流程:
1、向劳动仲裁机构提交劳动仲裁申请书和证据材料,申请立案;
2、仲裁机构受理并通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
3、仲裁机构开庭审理,双方当事人可以相互阐述自己的主张和意见;
4、仲裁机构进行调解;
5、调解不成的,仲裁机构进行裁决。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八条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要是单位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是指没有按照规定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那么从第二个月起就要支付劳动者双倍工资,并且还要补签劳动合同。当然,在此期间的社保等相关待遇,单位还是要给予保障的。
结语
未与员工签订合同的后果是多方面的。首先,用人单位仍需履行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无论是否签订合同。其次,若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如辞退员工),需要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并可能需要赔偿失业损失。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若未及时订立,单位需在一个月内补签合同。若单位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员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支付双倍工资。对于劳动争议,可通过劳动仲裁申请解决。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申请仲裁时需提交书面申请和证据材料,并按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时,仍需支付劳动者双倍工资,并补签劳动合同,同时需保障相关待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六条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八条 【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九条 【不出具解除、终止书面证明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