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行为将受到单位开除和法律处罚,包括解除聘用合同、降低岗位等级、撤职、开除处分等。根据《关于公安机关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醉酒驾驶机动车将被立案侦查,并可能面临涉嫌危险驾驶罪的指控。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罚包括吊销驾驶证、刑事追究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等。此外,醉酒驾驶具有造成交通事故、高速公路驾驶、载客驾驶、超速、逃避检查等情形的将面临更严重的处罚。
法律分析
一、被查醉驾会被单位开除吗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醉驾被拘役,是可以解除聘用合同的。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缓刑的,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其中,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给予开除处分。
二、醉驾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关于公安机关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对经检验驾驶人血液酒精含量达到醉酒驾驶机动车标准的,一律以涉嫌危险驾驶罪立案侦查。此外,还首次针对有些司机试图通过当场喝酒等方式蒙混过关的,明确规定只要其达到醉酒驾驶机动车标准,也应当立案侦查。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三、哪些情况下的醉驾会被加重处罚?
醉酒驾驶机动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1、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2、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0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
3、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驾驶的;
4、驾驶载有乘客的营运机动车的;
5、有严重超员、超载或者超速驾驶,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使用伪造或者变造的机动车牌证等严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的;
6、逃避公安机关依法检查,或者拒绝、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7、曾因酒后驾驶机动车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追究的;
8、其他可以从重处罚的情形。
结语
醉驾不仅会导致严重的交通安全问题,还可能引发法律责任和职业风险。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醉驾被拘役可解除聘用合同,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可被开除。醉酒驾驶机动车将面临涉嫌危险驾驶罪的立案侦查,可能被吊销驾驶证并追究刑事责任。在特定情况下,如造成事故、超速驾驶等,将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罚。因此,我们应当时刻牢记酒后不开车,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同时也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依据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2021修订):第五章 机动车驾驶人管理 第三节 校车驾驶人管理 第八十九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审查提交的证明、凭证,并向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核查,确认申请人无犯罪、吸毒行为记录。对符合条件的,在机动车驾驶证上签注准许驾驶校车及相应车型,并通报教育行政部门;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