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的界定及处理权:父母遗产在婚前继承属于个人财产,婚后继承一般为夫妻共同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工资、投资收益、继承财产等,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处理权。而个人财产包括婚前财产、赔偿、继承或赠与明确规定归一方所有等。夫妻双方可事先约定个人财产归属。
法律分析
一、父母遗产是否是夫妻共同财产
1、婚后继承的父母遗产,没有特别说明的,一般是夫妻共同财产;婚前继承的父母遗产一般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夫妻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二、哪些财产是夫妻个人财产
含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会被视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1、夫妻一方婚前的个人财产;
2、夫妻一方因为身体受到损害而获得的赔偿;
3、夫妻一方通过继承或者赠与等方式获得的财产,被继承人或者赠与人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财产所有权只能为一人所有;
4、夫妻一方在日常生活中个人专用的物品;
5、夫妻双方约定过的,属于一方所有的财产;
6、死亡军人的各种补助金;
7、夫妻一方因为自己的爱好、职业、工作等专用财产;
8、夫妻一方因为对社会具有贡献而获得的奖章、奖品等;
9、夫妻一方事先约定为个人所属的财产。
结语
夫妻遗产归属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婚后继承的父母遗产一般为夫妻共同财产,而婚前继承的父母遗产一般属于个人财产,除非夫妻另有约定。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个人财产包括婚前个人财产、受损赔偿、继承赠与等明确归属于一方的财产。此外,个人专用物品、约定归属于一方的财产、军人补助金、个人专用财产等也属于个人财产范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四十四条 遗嘱继承或者遗赠附有义务的,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应当履行义务。没有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的,经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其接受附义务部分遗产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条 继承权男女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条 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适当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