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侵犯探视权的行为人要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一方有协助另一方探视子女的义务。有协助义务的一方拒不协助探视权人探视子女的,实际上是对探视权的侵犯。
一、一般探视权判几天
法律对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的探视权具体几天没有明确规定。一般会判决另一方在每个月的单周或双周的某一天行使探视权,也可能会有一至两天的探视时间。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行使探视权,另一方有协助对方行使探视权的义务。
二、离婚后不让探视是否犯法
离婚后不让探视犯法。离婚后,夫妻协商或者判决后,一方享有子女监护权,另一方享有探视权。探视权是不抚养子女一方享有的法律权利,抚养方不得以任何借口强行阻止另一方探视。间接扶养方行使探视权时,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协助义务。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不履行协助探视义务,有探视权的一方可以通过起诉人民实现探视权。
三、探视权中止的情形有哪些?
探视权中止的情形有:
1、探视权人是无行为能力人或行为能力人;
2、探视权人患有严重疾病,可能危及子女健康的;
3、探视权人在行使探视权时对子女有侵权行为或者犯罪行为,损害子女利益的;
4、探视权人与子女感情严重恶化,子女坚决拒绝探望的等。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离婚后的父母子女关系】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民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