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女探视方式分为探望性和逗留式。探视权可通过协商或判决决定,包括见面、短期生活、通信、共同进餐等。探望权不受,未支付费用也不影响。但在患病、犯罪、藏匿子女或有不良影响时,探视权可能被。探望权是非共同生活父母的权利,其他亲属不享有该权利。
法律分析
一、探视子女方式主要有几种
根据司法实践,探望的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探望性探视和和逗留式探视。
1、探望性探视,具有探望时间短,方式灵活的特点,是指非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一方的父或母以探望的方式探望子女,如定期见面、共同进餐等等;
2、逗留式探望则一般时间较长,是指在约定或判决确定的探望时间内,由探望人领走并按时送回被探望子女,如短期和子女生活在一起。
当然,探视的方式依旧是先由双方共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再由人民判决决定。
具体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1、见面;
2、短期生活在一起;
3、通信、通电话、赠送物品或礼物;
4、共同进餐
探望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不受,也不因未支付无抚养、教育费而消失。探望权应在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前提下行使,如果行使探望权有损子女的健康成长,直接与子女生活的一方可以向提出暂时中止探望权的行使,在这种情形消失后,应申请恢复探望权。
二、哪些情形会被探视权?
1、探视权人患有严重危害健康甚至是生命的传染性疾病,而该病可能通过和子女的一般性接触传染给子女的;
2、探视方在探视过程中对子女有严重违法或犯罪行为,如对子女有暴力行为或拐卖子女的行为;给予未抚养一方探望权,主要是为了提供未成年子女一个良好美满的成长环境,如果探望一方对子女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那么探望权的行使就违背了权利行使的初衷。
3、探视方有借探视之机藏匿子女,探望一方教唆、胁迫、引诱子女实施不良行为,使子女离开抚养方的监护的行为;
4、探视方对子女的道德形成有不良影响的,如探视方在子女面前表现出吸毒、的恶习,或者是怂恿子女犯罪的。
探望权是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享有的一项法定的权利,除非有法定理由,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当事人,不得侵犯对方的探望权。探望权的行使主体是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或母,其他任何亲属不享有《民法典》规定的探望权,包括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结语
探望子女的方式主要有探望性探视和逗留式探视,具体可以采取见面、短期生活在一起、通信、通电话、赠送物品或礼物、共同进餐等方式。探望权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不受,但应在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前提下行使。然而,如果探视权人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对子女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教唆、胁迫、引诱子女实施不良行为,或对子女的道德形成有不良影响等情形,探视权可能会受到。探望权是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的法定权利,其他亲属不享有该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时,应当妥善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探望、财产等事宜,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应当依照协议、人民判决或者调解确定的时间和方式,在不影响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情况下探望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的一方应当配合,但被人民依法中止探望权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五条 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十三条 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