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立案标准包括:损失达五千元以上、行为达三次以上、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财物、或造成其他严重情节。被害人可向机关报案,如符合标准,将立案侦查并移送至提起公诉。根据损失数额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特别严重情节或损失达5万元以上则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分析
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立案标准为:
1、犯罪分子故意损坏财物的行为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
2、犯罪分子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行为达到三次以上的;
3、犯罪分子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
4、犯罪分子故意毁坏财物的行为造成其他情节严重的。
被害人的财物被故意损毁的,可以向当地的机关报案,机关认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就会立案进行侦查。机关接到报案后,发现存在以上情形之一的,就可以立案侦查,追究其刑事责任,侦查终结后,会将案件移送至人民,由人民依法提起公诉,人民依法审理后,会根据案件事实与法律依据作出相应的判决:
1、故意损坏财物的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
2、人民会对犯罪分子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3、数额在5万元以上或者存在特别严重情节的,人民会对犯罪分子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拓展延伸
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定罪要件与量刑标准
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定罪要件与量刑标准是指在法律上认定某人犯有故意毁坏财物罪所必须满足的条件,以及对该罪行所应施加的刑罚程度。定罪要件通常包括具体的行为要素、主观故意要素和客观结果要素。行为要素指的是犯罪行为的实施方式,如故意破坏、毁坏、损坏他人财物。主观故意要素则是指犯罪人对自己的行为具有故意或者明知故犯的主观心态。客观结果要素则是指犯罪行为所导致的财物损坏程度。量刑标准则是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程度、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来确定刑罚的轻重。根据不同情况,量刑标准可能包括罚金、有期徒刑、拘役等刑罚形式。法律对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定罪要件与量刑标准的明确规定,有助于保护公民财产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结语
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立案标准包括损失金额、次数、纠集人数和其他严重情节。被害人可向机关报案,如符合标准,将立案侦查并移送至提起公诉。根据案件事实与法律依据,人民将做出相应判决,涉及数额较大或特别严重情节者将面临有期徒刑。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定罪要件与量刑标准包括行为、主观故意和客观结果要素,量刑标准根据具体情节确定。这些规定有助于保护财产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