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民身份证中加入指纹信息有助于防范盗用和伪造身份证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公民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安全。指纹信息可用于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用证单位的身份验证,提高甄别准确性和速度,同时也有助于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只采集两枚指纹信息,即右手拇指和左手拇指,如有特殊情况则按照食指、中指、小指的指位顺序采集两枚指纹,原则上左、右手各一枚。
法律分析
将居民身份证中加入指纹信息的做法,有助于防范盗用他人身份证和伪造、变造身份证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安全。有利于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用证单位更加快速、准确地甄别持证人身份,为公民参加经济、社会活动提供更好的服务。有助于加快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登记指纹需要采集几枚指纹信息
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只采集两枚指纹信息,仅用于核对居民身份证真伪。正常情况下采集右手拇指、左手拇指两枚指纹指纹。如有特殊情况按照食指、中指、小指的指位顺序采集两枚指纹,原则上左、右手各一枚。
拓展延伸
指纹采集用于身份证的法律分析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居民身份证应当由居民本人或者本人授权他人代为申请办理。而在指纹采集方面,根据《居民身份证指纹采集办法》的规定,指纹采集用于居民身份证的签发和查验。
因此,指纹采集用于身份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居民身份证的签发和查验方面。首先,指纹采集可以确保居民身份证签发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避免因签发人签名错误、手写不清等问题导致签发无效的情况发生。其次,指纹采集可以用于居民身份证的查验,方便机关核实居民身份信息,进一步保障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
然而,指纹采集用于身份证也存在一些风险和问题。首先,指纹信息属于个人隐私,如果不加保护地采集和存储,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其次,指纹采集需要使用特定的设备和技术,如果不具备相关技术和设备,可能会影响指纹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为了保障指纹采集用于身份证的安全和可靠性,需要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下,加强指纹采集设备和技术的安全管理,同时严格控制指纹信息的存储和使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11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三条 居民身份证登记的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号码、本人相片、指纹信息、证件的有效期和签发机关。
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由机关按照公民身份号码国家标准编制。
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应当登记指纹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11修正):第二章 申领和发放 第 居民身份证由居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县级机关签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11修正):第二章 申领和发放 第十条 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应当填写《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交验居民户口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