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捕后可能无罪释放,法院审判时可能判无罪。新证据可撤案放人。刑事诉讼法规定无罪释放的情况:公安讯问发现不构成犯罪、法院讯问发现不构成犯罪、检察院认定不构成犯罪、法院判决无罪。批捕条件: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可能判徒刑以上、取保候审等不足以防止社会危险。案件核对无误后才能判定有罪,没有绝对不能释放的规定,司法机关发现错误应及时更正。
法律分析
一、批捕后有无罪释放的可能吗?
检察院批捕后可能会无罪释放,批捕只能说明检察院认为证据足够了且准备提起公诉。但仍有可能在法院审判时被判无罪释放。
另外,开庭前如有新的证据证明嫌疑人无罪的话,检察院也会撤案并放人。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无罪释放有如下几种情况:
(1)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依法讯问时发现其不构成犯罪,必须立即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
(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各自决定逮捕的人,公安机关对于经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人,依法讯问时发现其不构成犯罪,均须立即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
(3)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或者免予起诉的案件,经过审查认为被告人不构成犯罪时,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并立即释放在押的被告人;
(4)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为被告人不构成犯罪,则作出无罪判决,并在宣告判决后立即释放在押的被告人。
二、批捕的条件
根据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办理刑事案件规则的规定,逮捕的条件为:
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所谓“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情形:
(1)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
(2)有证据证明该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3)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的犯罪行为的证据已有查证属实的。
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3、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在刑事案件中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判定当事人有罪,必须是案件的整个细节全部都核对无误了,而不是只掌握了一些大概的犯罪证据。没有哪一条法律规定批捕后绝对不能释放当事人,司法机关发现有错误了就必须要及时更正,而不是将错就错。
结语
批捕后无罪释放的可能性存在。批捕只表明检察院认为证据足够并准备提起公诉,但在法院审判时仍有可能被判无罪释放。另外,如果开庭前出现新证据证明嫌疑人无罪,检察院会撤案放人。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无罪释放的情况包括:公安机关讯问发现不构成犯罪、法院检察院讯问发现不构成犯罪、检察院审查后认为不构成犯罪、法院审理后判决无罪。批捕的条件包括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取保候审等方法无法防止社会危险性。在刑事案件中,判定当事人有罪必须核对整个案件细节,没有法律规定批捕后绝对不能释放当事人,司法机关应及时更正错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强制措施第一百条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批准逮捕工作中,如果发现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有违法情况,应当通知公安机关予以纠正,公安机关应当将纠正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任务和基本原则第十五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强制措施第五节逮捕第一百三十九条对于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而未说明理由的,公安机关可以要求人民检察院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