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工伤后工资发放标准是什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7-22 23:48:27
文档

工伤后工资发放标准是什么?

工伤后工资发放标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停工留薪期内,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一般不超过12个月。发放标准为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等。工伤认定申请需提供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等材料。个人申请与单位申请流程有差异。法律分析;一、工伤后工资发放标准是怎样的。《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第三十一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推荐度:
导读工伤后工资发放标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停工留薪期内,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一般不超过12个月。发放标准为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等。工伤认定申请需提供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等材料。个人申请与单位申请流程有差异。法律分析;一、工伤后工资发放标准是怎样的。《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第三十一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工伤后工资发放标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停工留薪期内,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一般不超过12个月。发放标准为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等。工伤认定申请需提供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等材料。个人申请与单位申请流程有差异。

法律分析

一、工伤后工资发放标准是怎样的?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第三十一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停工留薪期限根据员工的受伤实际情况确定,发放标准为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原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按月发放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通讯补贴、节假日补贴、午餐补贴等。司法实践中,原工资一般以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工资计算。

《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四条本条例所称工资总额,是指用人单位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本条例所称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二、申请工伤认定应提供什么材料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3、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需要注意个人申请工伤认定的流程,其实与单位申请的流程是不太一样的。虽然在申请的时候都是有时间限制,同时也要求提供相应的材料,但在这些方面我国法律中作出的规定都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结语

工伤后工资发放标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九条和第三十一条规定,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享受原工资福利待遇,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各项补贴等。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可适当延长但不超过12个月。发放标准一般按照工伤职工前12个月平均月工资计算。工资总额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300%计算;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60%计算。申请工伤认定需提供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等材料。个人申请与单位申请的流程存在差异,请注意遵循相关法律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七条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

对难以按照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行业,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具体方式,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文档

工伤后工资发放标准是什么?

工伤后工资发放标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停工留薪期内,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一般不超过12个月。发放标准为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等。工伤认定申请需提供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等材料。个人申请与单位申请流程有差异。法律分析;一、工伤后工资发放标准是怎样的。《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第三十一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