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累犯无论在何情况下都不能被判缓刑,因为不符合缓刑条件。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并且必须有悔改表现且不再危害社会。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包括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都应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的5年内。缓刑后再犯罪也不构成累犯。特别累犯不受时间。累犯无论一般还是特别,均不能缓刑、假释。
法律分析
一、累犯什么情况下可以缓刑
被依法认定为累犯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不能被判缓刑,因为其不符合缓刑的条件。
适用缓刑的对象和条件:
1、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说明,判处三年以上徒刑的罪犯,不能缓刑。
2、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即认为不关押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以上两条缺一不可。此外,刑法规定,对累犯,不论其刑期长短,一律不能适用缓刑。
《刑法》第七十四条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二、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
其构成条件有:
1、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
2、前罪和后罪都应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3、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的5年内。这里的刑罚执行完毕指的是主刑执行完毕,附加刑是否执行完毕不影响累犯的成立。被假释的罪犯在考验期内犯罪的,不构成累犯;对于被假释的罪犯,要在假释期满后,而非从假释之日起计算5年。因为只有在假释期满后,刑罚才执行完毕。
4、过失犯罪和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不适用累犯。只要有一个罪是在18周岁之前实施的,就不构成累犯。
累犯后不适用缓刑,缓刑后也不适用累犯。被判处缓刑的罪犯,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的,不构成累犯。在缓刑考验期结束后,再犯罪的,也不成立累犯。因为缓刑结束后,原判刑罚根本就没有执行。
在认定累犯的时候,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看究竟是属于一般累犯还是特别累犯。对一般累犯有时间要求,但是对于特别累犯就没有。若是犯罪分子属于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那么人民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减刑。当然,对于累犯也明确规定了,不得缓刑、假释。这里就不区分是一般累犯还是特别累犯。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刑法》相关规定,累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符合缓刑条件,不得适用缓刑。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并且必须确有悔改表现且不致再危害社会。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均不适用缓刑。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包括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刑罚均应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的5年内。过失犯罪和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不构成累犯。在认定累犯时,需结合具体情况,对于特别累犯没有时间。对于累犯,明确规定不得适用缓刑、假释。
法律依据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十节 技术侦查 第二百六十三条 机关在立案后,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对下列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采取技术侦查措施:
(一)危害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案件;
(二)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
(三)集团性、系列性、跨区域性重大犯罪案件;
(四)利用电信、计算机网络、寄递渠道等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以及针对计算机网络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
(五)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依法可能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机关追捕被通缉或者批准、决定逮捕的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追捕所必需的技术侦查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六十九条 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二节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