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赠与房产后想撤销可以吗?赠与应在产权转移前撤销,除非受赠人侵害赠与益或不履行合同义务。撤销情形包括非公益财产赠与、未办理过户登记和受赠人故意或重大过失损害赠与益。赠与房屋协议不需要公证,但公证是可行的。赠与合同是自愿的,可适用于个人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之间。赠与的财产不限于权利转移,还包括抵押权和地役权的设定。
法律分析
一、老人赠与房产后想撤销可以吗
老人赠与房产后想撤销可以的。但是撤销应当发生在房屋产权没有发生转移之前。如果老人在房屋产权转移后,且没有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合法权益、不履行赠与合同义务等法定撤销事由,要求撤销赠与的,不予认可。
二、哪些情形下房产赠与可以撤销
下列情形下房产赠与可以撤销:
1.赠与的财产不是属于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的;
2.赠与的房产没有办理过户登记;
3.房产受赠人故意或重大过失损害赠与人利的。
三、赠与房屋协议需要公证吗
赠与合同的生效并不以公证为要件,并非一定要公证。但赠与人和受赠人双方协商一致进行公证,是意思自治行为,法律也不禁止。赠与合同是赠与人把自己的财产无偿地送给受赠人,受赠人同意接受的合同。赠与合同可以发生在个人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相互之间。赠与的财产不限于权的移转,如抵押权、地役权的设定,均可作为赠与的标的。
拓展延伸
房产赠与后,老人是否可以行使撤销权?
在房产赠与后,老人是否可以行使撤销权取决于具体情况和适用法律。一般来说,房产赠与是一种无偿行为,赠与人将财产转让给受赠人,并且受赠人取得了房产的所有权。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老人可能有权行使撤销权。例如,如果老人在赠与时存在意识不清或受到欺骗、胁迫等不正当行为,他们可能有权要求撤销赠与。此外,一些法律体系可能规定了一定的撤销期限。因此,老人是否可以行使撤销权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适用法律进行判断和评估。建议老人在此类问题上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具体的法律意见。
结语
在房产赠与后,老人是否可以行使撤销权取决于具体情况和适用法律。赠与应在产权转移前进行,且无严重侵害赠与益、不履行合同义务等情况下方可撤销。赠与可撤销的情形包括:非公益财产赠与、未办理过户登记、受赠人故意或重大过失损害赠与益。赠与协议并非必须公证,但公证是双方自愿行为,法律不禁止。具体撤销权行使需依据具体情况和适用法律判断,建议咨询专业律师获取法律意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遗产的处理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遗产中的有关部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一)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
(二)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或者受遗赠人丧失受遗赠权;
(三)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或者终止;
(四)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
(五)遗嘱未处分的遗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三十条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