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失物索要报酬违法,属敲诈勒索行为,可按敲诈勒索罪立案。拾得遗失物不属不当得利,拾得人应返还给权利人,无法通知则送交相关部门处理。拾金不昧、路不拾遗是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要求。
法律分析
一、捡到遗失物索要报酬违法吗
拾得者明知是他人遗失物,以不给失主为由要挟向对方索要财物,属敲诈勒索行为,若遗失物价值达到敲诈勒索罪的立案标准,则可以按敲诈勒索罪立案,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若不符合,可适用治安管理规定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
二、拾得遗失物属于不当得利吗
不属于。拾得遗失物和不当得利是不同的,拾得的遗失物失去了原来的主人,这一行为没有使别人受损,而不当得利则是一种使他人利益受损同时自己获利的行为。不当得利,指无法律上的原因,使他人受损而自己获益的事实,要求他人致损和自己获益是有因果关系的。拾得遗失物,根据有关规定,拾得人并没有取得所有权,只是拥有必要的费用请求权,并且负有的保管义务和报告义务。因拾得遗失物,不符合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所以说拾得遗失物不是不当得利。若是拾得人在拾得遗失物后造成遗失物的灭失,则因标的物的灭失使所有人基于此标的物的所有权丧失,进而无法再行使物权请求权,只能得依不当得利之债行使债权请求权或得依侵权之债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二条
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是,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
拾得他人遗失的财物时,拾得人应当将该财物返还给权利人,无法通知或不知道权利人的,则应送交等有关部门处理。可见拾金不昧、路不拾遗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行法律所要求遵循的行为规则。
结语
拾得他人遗失物后,要及时返还给权利人,如果无法通知或不知道权利人,应送交相关部门处理。拾得者不得以索要报酬的方式敲诈勒索,否则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拾得遗失物并不属于不当得利,拾得者只有必要的费用请求权,并负有保管和报告义务。遵守拾金不昧、路不拾遗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应当遵循的行为规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并在特定情况下向受让人支付费用后追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三十 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一条 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