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规定或法律规定下,父母、子女和配偶是安置房子女继承的第一继承人,按人均分配。继承人需办理继承权公证,并提供相关材料至房产登记机构办理继承转移登记手续。遗产继承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财产转移给他人,继承人依法享有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法律分析
一、安置房子女如何继承
1、有遗嘱的按遗嘱,无遗嘱的父母,子女,配偶均为第一继承人,按人均分。
2、咨询当地公证处。
3、需要的材料:拆迁协议书、安置单、产权注销证明
4、拿到继承公证书以后,办理房产登记时可以直接改为子女(继承人)的名字。
5、和普通房产的继承一样处理。
若属征地拆迁安置房,房屋所有权人死亡,继承人需先至公证处办理继承权公证,到市国土局补交出让金,再由继承人带好无锡市房屋权属登记申请书、继承权公证书、房产证、身份证、婚姻状况证明、房屋所有权证配图(由有资质的房产测绘机构提供)以及其他登记机构认为需要的有关证明材料至房产登记机构办理房产继承转移登记手续。
二、遗产继承
是指生前享有财产因死亡而转移给他人的死者为被继承人;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财产为遗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被继承人的合法遗嘱承接被继承人遗产的人为继承人;继承人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者被继承人所立的合法遗嘱享有的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就是继承权。
拓展延伸
安置房子女的继承权益如何保障?
安置房子女的继承权益保障是一个涉及法律和政策的重要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安置房子女享有与其他继承人相同的继承权益。首先,他们应该确保在安置房产权转移时,有合法的继承权益记录。其次,他们可以通过继承公证、继承协议等方式明确继承意愿,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此外,政府应加强监管,确保安置房产权转移程序的公正性和透明性,防止不当转移和侵害继承人权益的情况发生。同时,继承人也应及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如有需要可寻求法律援助或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安置房子女的继承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结语
遗产继承涉及房产和财产两个方面。对于安置房的继承,遵循遗嘱或法定继承顺序,继承人需咨询当地公证处并提供相关材料,办理继承公证和房产登记手续。对于一般遗产的继承,继承人需符合法律规定或遗嘱要求,并享有继承权。继承人应准备继承权公证书、房产证、身份证等材料,并办理相关登记手续。继承权的行使需遵循法律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三十条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一条 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