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赠与是占有还是所有权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7-22 14:44:09
文档

赠与是占有还是所有权

赠与行为是一种无偿法律行为,属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赠与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行为。赠与行为需要通过法律程序完成,即签订赠与合同。赠与合同须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赠与行为属于单务合同,受赠人不因赠与合同而承担义务。赠与人的法定撤销情形包括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赠与人的近亲属,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赠与人的继承人和法定。法律分析;赠与行为被视为一种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属于无偿法律行为。赠与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的实质是财产所有权的转移。
推荐度:
导读赠与行为是一种无偿法律行为,属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赠与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行为。赠与行为需要通过法律程序完成,即签订赠与合同。赠与合同须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赠与行为属于单务合同,受赠人不因赠与合同而承担义务。赠与人的法定撤销情形包括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赠与人的近亲属,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赠与人的继承人和法定。法律分析;赠与行为被视为一种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属于无偿法律行为。赠与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的实质是财产所有权的转移。

赠与行为是一种无偿法律行为,属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赠与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行为。赠与行为需要通过法律程序完成,即签订赠与合同。赠与合同须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赠与行为属于单务合同,受赠人不因赠与合同而承担义务。赠与人的法定撤销情形包括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赠与人的近亲属,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赠与人的继承人和法定

法律分析

赠与行为被视为一种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属于无偿法律行为。赠与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的实质是财产所有权的转移。

赠与行为一般要通过法律程序来完成,即签订赠与合同(也有口头合同和其它形式)。赠与合同须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如果赠与人有赠与的表示,但受赠人并没有接受的意思,则合同仍不能成立,故与馈赠这种单方行为不同。赠与行为属于无偿行为,原则上受赠人并不因赠与合同而承担义务,故为单务合同。

所有权是对物的独占的支配权,而占有只是对物进行控制的事实状态。

在某物的所有权的归属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即使物已经为他人占有,占有人非依法律规定不能成为所有人。即使是合法占有,占有人只享有占有权,而不能享有所有权。因为一物之上不能并存两个所有权,占有权并不能成为所有权。由于占有与所有权存在着区别,因此对占有的保护和对所有的保护也应当区分开来。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二、赠与合同什么情况下可以撤销

在特定情况下,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赠与的撤销包括任意撤销和法定撤销。

(一)赠与的任意撤销

赠与的任意撤销,是指赠与合同成立后,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赠与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思不再为赠与行为。法律规定赠与的任意撤销,源于赠与是无偿行为。即便赠与合同已经成立,也还可以允许赠与人因自身的某种事由撤销赠与,这也是赠与合同与其他有偿合同的显著区别。尤其是有的赠与合同的订立,是因一时情感因素而欠于考虑,如果绝对不允许赠与人撤销,则对赠与人太过苛刻,也有失公允。

当然,对于任意性不加限制,则等同于赠与合同无任何约束力,既对受赠人不公平,也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对社会道德也是一种冲击。因此对赠与的撤销应当有所限制,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赠与的财产已转移其权利的,赠与人不得任意撤销赠与。如果赠与的财产一部分已交付并已转移其权利,任意撤销赠与仅限于未交付并未转移其权利的部分,以维护赠与合同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稳定。

2、赠与合同订立后经公证证明的,赠与人不得任意撤销。赠与合同订立后,当事人交由公证部门公证,表明其赠与意愿的表达已十分慎重,因此,经过公证证明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得任意撤销。

3、具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论当事人以何种形式订立,不论是否经过公证,也不问赠与的财产是否已转移其权利,赠与人均不得任意撤销。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赠与,主要是指为了救灾、扶贫、助学等目的或为了资助公共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公共事业所为的赠与。此类赠与的公益性质,决定了赠与人不得任意撤销赠与。履行道德义务的赠与,由于当事人之间有着道义上的因素,如果允许赠与人任意撤销,则与道义不符。因此,此类的赠与也不得由赠与人任意撤销。

(二)赠与的法定撤销

赠与的法定撤销,是指赠与合同成立后,在具备法律规定的情形时,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继承人、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赠与的法定撤销与任意撤销的不同点在于:

第一,撤销赠与须依法律规定的事由;

第二,只要具备法定事由,不论赠与合同以何种形式订立以至经过公证证明,不论赠与的财产是否已交付,也不论赠与是否属于社会公益和道德义务性质,享有撤销权的人均可以撤销赠与。

赠与本是使受赠人取得利益的行为,如果受赠人对赠与人有加害行为或者其他忘恩负义行为的,法律应赋予赠与人有撤销赠与的权利。赠与合同的法定撤销情形,均为受赠人的违法行为或者违反赠与合同约定的行为。赠与人依法撤销赠与的权利,是法律对赠与人加以保护的必要内容。

1、赠与人的法定撤销情形

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的法定情形有如下三项:

第一,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其要点,一是受赠人实施的是严重侵害行为,而不是轻微的、一般的侵害行为;二是受赠人侵害的是赠与人本人或其近亲属,包括配偶,直系亲属(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等),兄弟姐妹。如果侵害的是其他亲友则不在此列。

第二,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的。其要点在于:一是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二是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能力,而不履行对赠与人的扶养义务。如果受赠人没有扶养能力或者丧失了扶养能力的,不产生赠与人撤销赠与的权利。

第三,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其要点在于:一是赠与合同约定了受赠人负有一定的义务。二是赠与人已将赠与的财产交付于受赠人。三是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在附义务的赠与中,受赠人应当依约定履行其所负义务。在赠与人向受赠人交付了赠与的财产后,受赠人如不依约履行其义务,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2、赠与人的继承人和法定代理人的法定撤销条件

赠与的撤销权本应属于赠与人,但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赠与人死亡或使其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赠与人的撤销权事实上已无法行使。而由赠与人的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行使撤销权,才能实现赠与人撤销赠与的权利与意愿。同时,也只有在赠与人不能行使其撤销权时,赠与人的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才有撤销赠与的权利。因而赠与人的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撤销赠与必须基于赠与人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而致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这一法定情形。

3、撤销权的行使

赠与人的撤销权,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六个月内行使。为了尽早确定赠与关系的去留,赠与人或者其继承人、法定代理人应当依法及时行使撤销权。赠与人行使撤销权的期间为一年;赠与人的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行使撤销权的期间为六个月,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计算。这一期间属于除斥期间,即法律对某种权利所预定的行使期间,不存在中止、中断和延长的问题。撤销权人如在法律规定的期间内不行使撤销权的,其撤销权即归于消灭。

赠与的法定撤销权,一经撤销权人行使即发生效力,使赠与关系解除。在赠与的财产未交付时,赠与人可以拒绝赠与;在赠与的财产交付后撤销赠与的,赠与人或其继承人、法定代理人可以要求受赠人返还赠与的财产。

三、赠与合同纠纷有诉讼时效吗

赠与合同纠纷适用三年的普通诉讼时效。相关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1、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2、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3、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4、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拓展延伸

赠与行为是财产所有权转移的一种方式,赠与的财产在赠与人和受赠人之间发生权利转移。赠与的财产可以是动产或不动产,也可以是知识产权等其他财产。赠与行为需要满足一定的形式要件,如公开、公正、诚实、合法等。如果满足这些要件,赠与行为是有效的。

赠与行为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有偿赠与和无偿赠与。有偿赠与是指赠与人要求受赠人支付一定报酬的赠与行为,如捐赠。无偿赠与是指赠与人没有要求受赠人支付任何报酬的赠与行为,如夫妻间的赠与。

赠与行为还涉及到财产的归属问题。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受赠人可以自由处分赠与的财产,但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例如,受赠人需要具有处分权,或者需要得到赠与人或其法定监护人的同意。

赠与行为是财产所有权转移的一种方式,赠与的财产在赠与人和受赠人之间发生权利转移。赠与行为需要满足一定的形式要件,并且需要考虑财产的归属问题。如果满足这些要件,赠与行为是有效的。

结语

赠与行为被视为一种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属于无偿法律行为。赠与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的实质是财产所有权的转移。赠与行为一般要通过法律程序来完成,即签订赠与合同(也有口头合同和其它形式)。赠与合同须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如果赠与人有赠与的表示,但受赠人并没有接受的意思,则合同仍不能成立,故与馈赠这种单方行为不同。赠与行为属于无偿行为,原则上受赠人并不因赠与合同而承担义务,故为单务合同。赠与人的法定撤销情形包括: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的;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赠与人的继承人和法定代理人的法定撤销条件包括:赠与人的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行使撤销权;赠与人的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撤销赠与。赠与合同纠纷适用三年的普通诉讼时效。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二百三十五条 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

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二条 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侵占的,占有人有权请求返还原物;对妨害占有的行为,占有人有权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因侵占或者妨害造成损害的,占有人有权依法请求损害赔偿。

占有人返还原物的请求权,自侵占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未行使的,该请求权消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物权编的解释(一)(2020-12-29) 第八条 依据民法典第二百二十九条至第二百三十一条规定享有物权,但尚未完成动产交付或者不动产登记的权利人,依据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五条至第二百三十八条的规定,请求保护其物权的,应予支持。

文档

赠与是占有还是所有权

赠与行为是一种无偿法律行为,属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赠与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行为。赠与行为需要通过法律程序完成,即签订赠与合同。赠与合同须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赠与行为属于单务合同,受赠人不因赠与合同而承担义务。赠与人的法定撤销情形包括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赠与人的近亲属,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赠与人的继承人和法定。法律分析;赠与行为被视为一种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属于无偿法律行为。赠与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的实质是财产所有权的转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