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绍了买卖合同成立的生效条件和买卖合同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以及买卖合同纠纷诉讼费用的计算方式。其中,生效条件包括当事人达成合意、合同内容合法、合同形式符合法律规定等;诉讼时效则是指在一定期限内未提出诉讼或申请仲裁,则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丧失起诉或申请仲裁的权利。最后,文中指出买卖合同纠纷诉讼费用按照不同金额比例计算。
法律分析
一、买卖合同成立的生效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1. 出卖人和买受人具备处理合同事务的民事行为能力;
2. 双方当事人真诚地表达彼此的意思表示;
3. 合同需依法订立;
4. 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其他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二、买卖合同诉讼时效是多久
买卖合同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买卖合同纠纷诉讼费用多少
买卖合同纠纷诉讼费用按照下列比例计算: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
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
8.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
9.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
10.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拓展延伸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诉讼费用的承担方式有以下几种:由败诉方承担,由双方共同承担,由双方按照约定的比例承担,由双方按照实际损失承担。具体费用数额,需要根据案件实际情况来确定。如果双方无法协商,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确定。在诉讼过程中,如被告方有财产可供执行,原告方可以申请法院采取保全措施,防止被告方转移或隐匿财产。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可以依法进行调解、和解、仲裁或者诉讼解决。
结语
买卖合同成立的生效条件包括出卖人和买受人具备处理合同事务的民事行为能力、双方当事人真诚地表达彼此的意思表示、合同需依法订立以及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其他条件。买卖合同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买卖合同纠纷诉讼费用按照一定比例计算,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以此类推。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20-12-29) 第三十二条 法律或者行政法规对债权转让、股权转让等权利转让合同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没有规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七条和第六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参照适用买卖合同的有关规定。
权利转让或者其他有偿合同参照适用买卖合同的有关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首先引用民法典第六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再引用买卖合同的有关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9-04-24) 第十五条 出卖人就同一标的物订立多重买卖合同,合同均不具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无效情形,买受人因不能按照合同约定取得标的物所有权,请求追究出卖人违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20-12-29) 第十九条 出卖人没有履行或者不当履行从给付义务,致使买受人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买受人主张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