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员工正常离职的两种方式以及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员工在离职前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付清劳动者工资,并出具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如果用人单位未批准员工离职,员工在试用期内或试用期后三十日内方可自行离职。
法律分析
一、员工离职程序概述
员工正常离职可分为两种方式:
1. 员工向用人单位提出辞职,经用人单位批准后,将按规定办理离职手续;
2. 员工向用人单位提出辞职,用人单位未批准,员工在试用期内(三天后)或试用期后(三十天后)方可自行离职。
二、相关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九条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拓展延伸
离职流程是公司为了保证业务正常运转和员工权益而制定的一套规定。对于员工离职,公司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规定,以确保离职过程的公正、透明和高效。本文将介绍离职流程的细节和规定。
首先,员工离职前需要提前告知公司,并完成相关手续。公司应当制定员工离职申请表,员工需要填写并提交申请表。在申请表中,员工需要说明离职原因,并承诺遵守公司规定。
其次,公司需要制定离职确认程序,确保员工已经完成所有必要的手续,并确认离职意愿。确认程序可以采用电话、短信、邮件等形式,但需要有记录和证明。
接着,公司需要安排离职交接工作,确保员工离职时没有未完成的工作。交接工作可以由离职员工或其同事协助完成,公司应当监督交接工作的完成情况。
最后,公司需要为离职员工提供相关帮助和福利,例如支付工资、保险和公积金、办理相关手续等。公司应当制定离职福利方案,明确离职员工的福利待遇。
总结起来,离职流程是公司为了保证员工权益和业务正常运转而制定的一套规定。公司需要遵循规定的程序和规定,确保离职过程的公正、透明和高效。
结语
员工离职需按照相关规定办理手续,遵守法律规定。员工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辞职,经用人单位批准后办理离职手续,也可以在试用期内或试用期后自行离职。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证明并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二节 劳务派遣 第六十五条 【劳务派遣中解除劳动合同】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被派遣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的,用工单位可以将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六条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