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法律规定包括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主犯、从犯、胁从犯的分类及其处罚方式等。共同犯罪可以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而共同犯罪人的处罚则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和情节轻重而定。此外,共同犯罪还可以因为行为人的自动性、彻底性、时空性和有效性等不同情况而产生不同的处理方式。在共同犯罪中,如果行为人自动停止了犯罪或者有效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就可以排除共同犯罪的可能性。
法律分析
一、共同犯罪法律规定有哪些
1、共同犯罪法律规定有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的,是共同犯罪。
2、共同犯罪人主要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其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3、对于从犯或胁从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4、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第二十六条,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二、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的构成特征有哪些
1、自动性。即行为人必须是自动停止犯罪。
2、彻底性。指行为人彻底放弃了原来的犯罪。
3、时空性。按照法律的规定,必须是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必须是在犯罪处于运动过程中而未形成任何停止状态的情况下放弃犯罪。
4、有效性。在单独犯罪中,有效性是指行为人还必须有效地防止他已实施的犯罪之法定犯罪结果的发生,使犯罪未达到既遂状态而停止下来。
三、共同犯罪的排除情形有哪些
共同犯罪的排除情形有以下这些:
1、实施犯罪时故意内容不同的;
2、超出共同故意之外的犯罪行为;
3、同时犯;
4、“片面共犯”不宜作为共犯处理;
5、二人以上实施危害行为;
6、共同过失犯罪行为;
7、事后通谋的窝藏、包庇、窝赃、销赃等行为。
结语
共同犯罪法律规定包括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主犯、从犯、胁从犯的分类及其处罚方式等。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需要满足自动性、彻底性、时空性和有效性等构成特征。而共同犯罪的排除情形包括实施犯罪时故意内容不同、超出共同故意之外的犯罪行为、同时犯、片面共犯不宜作为共犯处理、二人以上实施危害行为、共同过失犯罪行为以及事后通谋的窝藏、包庇、窝赃、销赃等行为。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三条 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足以伪造可进行交易的信用卡,或者足以使他人以信用卡持卡人名义进行交易,涉及信用卡一张以上不满五张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二款的规定,以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定罪处罚;涉及信用卡五张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量巨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八条 恶意透支,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五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敲诈勒索数额较大,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三)被害人谅解的;
(四)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