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转让规定包括:1.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和特点;2.转让流程和手续,包括同意、审批、过户等;3.转让人的条件,如拥有多处农村住房、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等。购买者需符合条件,且不得向非集体组织成员转让。
法律分析
一、宅基地转让法律规定是什么
宅基地转让法律规定是:
1.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民为建自有房屋对集体土地所享有的占有、使用的权利。其权利主体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具有身份属性,其在一定程度上有福利性质。
2.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从受让的主体上,可以分为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转让。
二、宅基地转让流程
宅基地转让流程有:
1.宅基地买卖应经集体即村民委员会书面同意;
2.如系共有房屋,必须征得其他共有人同意;
3.提交户口薄、居民身份证、房产证等相关材料;
4.到产权登记部门查看房屋产权是否存在瑕疵;是否存在抵押等担保、是否有人民法院采取查封等财产保全措施;
5.应该订立书面买卖合同、并办理审批、过户手续。宅基地买卖合同应由相关职能部门审批,并办理“宅基地证”或“集体土地使用证”的过户更名手续;还应到房产管理部门依法办理“房产证”的过户更名手续。
三、宅基地转让人条件
转让人拥有二处以上的农村住房;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转让;受让人没有住房和宅基地,符合宅基地使用权分配条件;转让行为征得集体组织同意;宅基地使用随房一并转让。
城镇居民购买、法人或其他组织购买、转让人未经集体组织批准、向集体组织成员以外的人转让、受让人已有住房,不符合宅基地分配条件,这些都不符合农村宅基地的转让条件。
拓展延伸
宅基地转让的条件和注意事项
宅基地转让的条件和注意事项是指在进行宅基地转让时需要满足的条件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宅基地转让的条件包括:一、宅基地使用权人具有合法的宅基地使用权;二、宅基地转让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三、宅基地转让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书面协议。在进行宅基地转让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一、确保宅基地使用权人的身份和权利的合法性;二、了解宅基地转让的手续和程序;三、注意宅基地转让合同的内容和条款,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总之,宅基地转让的条件和注意事项是保障宅基地转让交易的合法性和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结语
宅基地转让的条件和注意事项是保障交易合法性和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转让人需具备合法宅基地使用权,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双方需达成一致并签订书面协议。注意确保权利的合法性、了解手续和程序,以及宅基地转让合同的内容和条款,保护自身权益不受损害。宅基地转让法律规定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和转让流程,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顺利进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四条 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扶持发展居民住宅建设,逐步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2018修正):第三章 土地沙化的预防 第十九条 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的统一调配和管理,在编制流域和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供水计划时,必须考虑整个流域和区域植被保护的用水需求,防止因地下水和上游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植被破坏和土地沙化。该规划和计划经批准后,必须严格实施。
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型农牧业和其他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城市房地产的管理,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保障房地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