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继承处理方式:继承人应互谅互让、和睦团结,协商解决继承问题;协商不成可调解或提起诉讼。遗产继承诉讼证据:法定继承关系需提供死亡证明、婚姻、生育和赡养状况证明等;遗嘱关系需提供公证、代书、自书或录音等证据。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的继承处理方式有哪些
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三十二条【继承处理方式】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遗产继承诉讼证据
1、遗产继承证明法定继承关系成立的证据:
(1)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书。
(2)被继承人的婚姻、生育和赡养父母及抚养子女状况的证明材料(在法定继承人中如有死亡的,应当提交具体死亡事件、死亡证明及其婚姻子女的基本情况)。
(3)证明是被继承人养子女的,应当提交收养关系证明书。
(4)证明是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抚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或者证明是被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抚养较多的,当事人应当提交被继承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出具的证明。
2、遗产继承证明遗嘱关系成立的证据如下:(遗产继承,财产继承等)
(1)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
(2)公证遗嘱的,应当提交公证机关的公证书。
(3)代书遗嘱的,应当提交代书遗嘱书。
(4)自书遗嘱的,应当提交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并注明具体时间的自书遗嘱书。
(5)以录音形式立遗嘱的,应当提交录音并提供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在场见证人。
(6)口头遗嘱的,应当提供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在场见证人。
结语
在继承处理方式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二条规定,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如协商不成,可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在遗产继承诉讼中,需要提供证明法定继承关系成立的证据,如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书、婚姻、生育和赡养情况证明等。此外,证明遗嘱关系成立的证据也很重要,包括公证、代书、自书、录音或口头遗嘱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遗嘱继承和遗赠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遗产的处理第一千一百五十二条继承开始后,继承人于遗产分割前死亡,并没有放弃继承的,该继承人应当继承的遗产转给其继承人,但是遗嘱另有安排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遗嘱继承和遗赠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条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