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司法鉴定结果有效期为整个诉讼期间,启动鉴定后法院审理期限停止计算;精神病人鉴定结论有三种情况,包括不负刑事责任、负刑事责任和减轻处罚;精神病人司法鉴定需要遵循委托、人员数量、期限、异议和记录等规则。
法律分析
一、精神病司法鉴定结果有效期多长时间
精神病司法鉴定结果有效期是整个诉讼期间内有效。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只要办案机关向司法鉴定机构提交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的委托书,即会发生中止办案期限计算的法律后果。启动精神病司法鉴定后,法院的审理期限也会停止计算。
二、精神病人司法鉴定的结论有几种情况
精神病人司法鉴定的结论有如下情况:
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2.对鉴定结果为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对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三、精神病人司法鉴定的规则
精神病人司法鉴定需要遵循如下规则:
1.精神病司法鉴定,应当由相应的办案机关委托进行。案件的当事人、代理人、辩护诉讼代理人提出鉴定要求的,应当向办案机关提出申请,由办案机关决定,办案机关同意的,由办案机关委托鉴定。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遇到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的案件,可以委托鉴定。
2.精神病司法鉴定的人员不少于三人,其中鉴定人不少于二人。
3.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完成,并将《鉴定书证审查意见书》送达委托机关或鉴定申请单位。
4.当事人接到意见书对该鉴定有异议的,可以由当事人在被告知的时候直接提出重新鉴定的要求。
5.在作出精神病司法鉴定结论后,参加鉴定的精神病司法鉴定人应当签署鉴定意见,如有不同意见时应记录在案。
结语
精神病司法鉴定结果有效期为整个诉讼期间。办案机关委托鉴定后,案件处理期限中止计算。精神病人司法鉴定结论有三种情况:1.精神病人不负刑事责任,需严加看管和医疗;2.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负刑事责任;3.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可从轻或减轻处罚。精神病人司法鉴定需遵循规则:委托办案机关决定鉴定,鉴定人不少于三人,应在法定期限内完成并送达委托机关或鉴定申请单位。当事人对鉴定有异议可提出重新鉴定要求,鉴定人需签署意见并记录不同意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修正):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第三十三条 鉴定人应当到收治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机构面见、询问患者,该医疗机构应当予以配合。
鉴定人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鉴定事项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其独立、客观、公正进行鉴定的,应当回避。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司法鉴定实行鉴定人负责制度。司法鉴定人应当依法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鉴定,并对自己作出的鉴定意见负责。司法鉴定人不得违反规定会见诉讼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修正):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第三十四条 鉴定机构、鉴定人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尊重科学,恪守职业道德,按照精神障碍鉴定的实施程序、技术方法和操作规范,依法独立进行鉴定,出具客观、公正的鉴定报告。
鉴定人应当对鉴定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并签名。记录的内容应当真实、客观、准确、完整,记录的文本或者声像载体应当妥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