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财产所有权继承权属于什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7-18 15:25:26
文档

财产所有权继承权属于什么

公民有权根据法律规定或者被继承人立的合法有效遗嘱继承遗产。继承人有权依法取得被继承人的财产包括两层含义:客观意义上的继承。是公民在继承开始前依照法律或者遗嘱接受被继承人遗产的资格,即继承人对遗产的继承权。主观意义上的继承权。继承权必须具有:必须是公民死后留下的财产;必须是公民个人拥有的合法财产。一、民法典规定如何理解丧失法定继承权。
推荐度:
导读公民有权根据法律规定或者被继承人立的合法有效遗嘱继承遗产。继承人有权依法取得被继承人的财产包括两层含义:客观意义上的继承。是公民在继承开始前依照法律或者遗嘱接受被继承人遗产的资格,即继承人对遗产的继承权。主观意义上的继承权。继承权必须具有:必须是公民死后留下的财产;必须是公民个人拥有的合法财产。一、民法典规定如何理解丧失法定继承权。


公民有权根据法律规定或者被继承人立的合法有效遗嘱继承遗产。继承人有权依法取得被继承人的财产包括两层含义:客观意义上的继承。是公民在继承开始前依照法律或者遗嘱接受被继承人遗产的资格,即继承人对遗产的继承权。主观意义上的继承权。继承权必须具有:必须是公民死后留下的财产;必须是公民个人拥有的合法财产。

一、民法典规定如何理解丧失法定继承权

丧失法定继承权是指本来具有继承资格的人因犯有某些严重违反人伦道德的罪行,或有严重的不道德行为,而丧失作为继承人的资格,不再享有继承遗产的权利。继承权丧失有以下特点:第一,继承权丧失不仅适用于法定继承,也适用于遗嘱继承。第二,继承权是一种民事财产权,所以丧失继承权是一种民事制裁。第三,继承人丧失继承权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公民的继承权受法律保护,不能随意剥夺。第四,继承权丧失仅具有相对性。根据法律规定,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三)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四)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五)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继承人有前款第三项至第五项行为,确有悔改表现,被继承人表示宽恕或者事后在遗嘱中将其列为继承人的,该继承人不丧失继承权。受遗赠人有本条第一款规定行为的,丧失受遗赠权。

二、无行为能力人有没有继承权

无行为能力人有继承权和受遗赠权。无行为能力人的继承权、受遗赠权,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无行为能力人,是指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身行为的精神病人。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包括以下含义:

1、客观意义上的继承权,是指继承开始前,公民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遗嘱的指定而接受被继承人遗产的资格,即继承人所具有的继承遗产的权利能力;

2、主观意义上的继承权。

三、父母的遗产归谁继承?

1、有遗嘱或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遗赠扶养协议或遗嘱进行继承;

2、都没有则按照法定继承,法定继承顺序: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包括两种含义:

(1)客观意义上的继承权。它是指继承开始前,公民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遗嘱的指定而接受被继承人遗产的资格,即继承人所具有的继承遗产的权利能力。

(2)主观意义上的继承权。它是指当法定的条件具备时,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留下的遗产已经拥有的事实上的财产权利,即已经属于继承人并给他带来实际财产利益的继承权。

这种继承权同继承人的主观意志相联系,不仅可以接受、行使、而且还可以放弃,是具有现实性、财产权的继承权。继承权的实现以被继承人死亡或宣告死亡时开始。

所谓继承权主体,也就是享有继承权、能行使继承权的主体。继承权主体可以通过法律的直接规定明确,或者是合法有效的遗嘱指定,也可以通过被继承人与他人签订的遗赠扶养协议指定。具体为以下三类:

1、法定继承人。即指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遗嘱指定的继承人。公民可以立遗嘱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也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继承。

3、遗赠扶养协议指定的继承人。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文档

财产所有权继承权属于什么

公民有权根据法律规定或者被继承人立的合法有效遗嘱继承遗产。继承人有权依法取得被继承人的财产包括两层含义:客观意义上的继承。是公民在继承开始前依照法律或者遗嘱接受被继承人遗产的资格,即继承人对遗产的继承权。主观意义上的继承权。继承权必须具有:必须是公民死后留下的财产;必须是公民个人拥有的合法财产。一、民法典规定如何理解丧失法定继承权。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