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典》第二十七条规定,如果父母均去世或没有监护能力,爷爷奶奶可以成为监护人。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其他有监护能力的人,如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和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需要得到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的同意,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法律分析
如果父母均去世或没有监护能力的,爷爷奶奶可以成为监护人
法律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根据《民法典》第二十七条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拓展延伸
监护人如何产生?
监护人是指在法律上负有未成年人或成年人监护责任的人。监护人的产生有以下几种方式:
1.法定监护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由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担任。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被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期间,可以担任其子女的监护人。
2.指定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法担任其监护人时,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监护人。
3.遗嘱监护人:遗嘱是公民个人对自己的财产和人身自由进行处分的一种方式。遗嘱可以指定监护人,确保其在遗嘱生效后继续享有对遗产和本人财产的控制权。
4.委托监护人:当事人可以委托他人担任其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但应当提供有关该监护人的资质证明和其他相关证据,经过法院的认可后生效。
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或者合法权益。同时,监护人还应当接受法院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向法院报告监护情况,并按照法院的指示行事。
结语
监护人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格和能力,根据法律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如果父母均去世或没有监护能力,爷爷奶奶可以成为监护人。但是,需要经过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因此,在选择监护人时,需要认真考虑并遵守法律规定。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二十七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