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问题及离婚后的子女抚养权:未成年子女需有监护人照顾,通常是父母、祖父母或兄姐。根据2021年民法典,父母离婚不影响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离婚后父母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对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母亲通常担任抚养人;对于已满两周岁的子女,如双方无法达成协议,法院会根据最有利于子女的原则进行判决;已满八周岁的子女应尊重其真实意愿。
法律分析
一、孩子没有达到十八岁的话,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监护人,这个监护人起到照顾这个孩子的所有事情。首先是自己的父母,如果父母不在的话,那么就是祖父或者祖母,其次就是自己的兄或姐,来担任自己的监护人。
二、根据2021年《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拓展延伸
适龄儿童的监护权归属及法律责任
适龄儿童的监护权归属及法律责任是指确定适龄儿童的监护人身份,并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适龄儿童的父母通常是其法定监护人。父母在行使监护权时,应保障适龄儿童的生活、教育、健康和安全等权益。然而,如果父母无法履行监护职责,法律会考虑其他亲属或法定监护人来承担监护权。监护人需尽职尽责,保护适龄儿童的合法权益,包括提供适当的照顾、教育和保护,确保其身心健康发展。监护人还需承担法律责任,如违反监护义务可能导致法律制裁。因此,适龄儿童的监护权归属及法律责任是确保其权益得到保护和维护的重要法律问题。
结语
适龄儿童的监护权归属及法律责任是保障其权益的重要问题。根据《民法典》规定,父母离婚后仍有抚养、教育、保护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对于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选择,法院将根据具体情况判决,以最有利于子女的原则为依据。监护人应尽职尽责,保护子女的合法权益,确保其身心健康发展。同时,监护人需承担法律责任,违反监护义务可能导致法律制裁。因此,适龄儿童的监护权归属及法律责任是确保其权益得到保护和维护的重要法律问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一章总则第八条国家进行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意识。
全社会应当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青少年组织、学校和幼儿园应当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和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
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网络等应当反映老年人的生活,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宣传,为老年人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七章参与社会发展第七十一条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
国家发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
各级人民政府对老年教育应当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加大投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政府保护第九十六条民政部门承担临时监护或者长期监护职责的,财政、教育、卫生健康、公安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予以配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儿童福利机构,负责收留、抚养由民政部门监护的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