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监护人无第一第二之分,父母均是监护人。根据法律,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按以下原则确定:父母是首选,若父母死亡或无监护能力,由祖父母、兄姐或其他关系密切的亲友担任,需得到相关单位或居民委员会同意。
法律分析
是的。
法律上监护人并没有区分为第一监护人、第二监护人,作为父母均是监护人,没有第一、第二之分。
根据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按照以下原则来确定:
1、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2、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
(1)祖父母、外祖父母;
(2)兄、姐;
(3)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拓展延伸
父母监护权的法律规定和争议
父母监护权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抚养和照顾权利。根据法律规定,通常情况下,父母都享有共同的监护权。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离婚、家庭纠纷等,监护权可能会引发争议。法律规定了一些原则来指导监护权的判定,如子女的最佳利益、父母的能力和意愿等。争议的解决通常需要法庭介入,法官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做出最合适的决定。在争议解决过程中,法律的解释和适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了解监护权的法律规定和相关争议是非常重要的,以便保护子女的权益并维护家庭的稳定。
结语
根据法律规定,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享有共同的监护权。在特殊情况下,如离婚或父母无监护能力,法律明确了其他亲属或关系密切的人可以担任监护人。解决监护权争议时,法院会综合考虑最佳利益和父母的能力与意愿。了解监护权的法律规定和争议解决过程对保护子女权益和维护家庭稳定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法律的解释和适用扮演着重要角色。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二十七条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