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纠纷应依法处理,可适用习惯,但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解决途径有和解、调解、仲裁、诉讼。起诉流程为:原告递交起诉状及证据,法院审查并立案,送达被告,被告答辩,开庭审理,法院判决。
法律分析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民事纠纷有四种解决途径和解、调解、仲裁、诉讼。
协商和解是指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协商或邀请第三人从中斡旋,解决纠纷。协商不成可向所在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书面调解申请。若无法调解可申请仲裁或者诉讼。
民事纠纷的起诉流程有:
1、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副本及相关的证据;
2、人民法院接受原告提交的文件、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立案;
3、法院将原告的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4、被告作出书面答辩;
5、开庭审理;
6、法院做出判决。
拓展延伸
民事纠纷解决途径及法律规定
民事纠纷解决途径及法律规定涉及当事人在面临纠纷时可以采取的法律途径和相关规定。根据我国法律,当事人可以选择诉讼、仲裁或调解等途径来解决民事纠纷。诉讼是通过法院审理,根据法律判决解决纠纷;仲裁是通过仲裁机构进行公正、独立的裁决;调解是通过第三方调解员的协助,促使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协议。此外,根据不同的民事纠纷类型,我国法律也对各类纠纷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如合同纠纷、侵权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当事人在处理民事纠纷时应当遵循相关法律规定,选择适合的解决途径,以维护自身权益。
结语
在处理民事纠纷时,我们应当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操作,同时也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能违背公序良俗。民事纠纷的解决途径有四种,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协商和解是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通过协商或第三方斡旋解决纠纷。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无法调解则可申请仲裁或诉讼。起诉流程包括递交起诉状、审查立案、送达被告、答辩、开庭审理和法院判决等步骤。在处理民事纠纷时,应当遵循法律规定,选择合适的解决途径,以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条,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