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行为人需窃取数额较大的财物或多次窃取财物。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能构成盗窃罪主体。盗窃罪的主观要件表现为直接故意和非法占有的目的。盗窃不足3000可能是行政违法行为,拘留期限届满后可能不会立即释放。
法律分析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为同时满足盗窃罪的主观要件、盗窃罪的主体要件、盗窃罪的客观要件、盗窃罪的客体要件。
1、客体要件
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侵犯的对象,是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一般是指动产而言,但不动产上之附着物,可与不动产分离的,例如,田地上的农作物,山上的树木、建筑物上之门窗等,也可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另外,能源如电力、煤气也可成为盗窃罪的对象。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2、客观要件
盗窃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所谓窃取,是指行为人违反被害人的意志,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转移为自己或第三者占有;
3、主体要件
盗窃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能构成;
4、主观要件
盗窃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盗窃不足3000可能是行政违法行为,也有可能是刑事违法行为。不能简单的根据盗窃案件涉及的金额,就确定实施了盗窃行为的公民会被拘留多久。但不管是受到刑事拘留、还是行政拘留,通常都不会留下犯罪记录。再者因盗窃被刑事拘留的公民,在法定的拘留期限届满后,可能并不会被释放。
结语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行为人需窃取数额较大的财物或多次窃取财物。盗窃罪的主体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在主观方面,行为人需具有直接故意和非法占有的目的。盗窃金额不足3000可能属于行政违法或刑事违法行为,对于实施盗窃行为的公民,拘留期限和是否留下犯罪记录并非仅根据金额决定,而且在法定拘留期满后可能不会立即释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分则第五章侵犯财产罪第二百六十九条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