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述了继承人在办理完继承手续并取得继承人名义房产证之后,才可以卖掉过户住房给他人。如果没有办理继承过户,那么住房产权还是属于死者所有,继承人并没有权利处置该房产。继承人分为法定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而遗嘱继承人则是指被继承人所指定的继承人。中国继承的基本特征是法定继承以血缘关系为前提,而遗嘱继承则可以优先于法定继承。
法律分析
继承人未办理过户房产所有权不属于他。
继承人需要办理完毕继承手续,取得继承人名义房产证之后,住房确权,属于继承人合法拥有的房产,此时,继承人才可以出面卖掉过户住房给他人。
没有办理继承过户,住房产权还是属于死者所有。和继承人没有关系。
继承人是指依法继承财产的人,分为法定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
法定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遗嘱继承是指按照立遗嘱人生前所留下的符合法律规定的合法遗嘱的内容要求,确定被继承人的继承人及各继承人应继承遗产的份额。
法定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
前者指依法的当然继承人,后者指被继承人所指定的继承人。各国法律对法定继承人的范围规定不同。中国法律规定的继承人为: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与外祖父母;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与继子女;丧偶的儿媳与公婆、女婿与岳父母之间存在着抚养关系的人。胎儿也可充当继承人。法人(包括国家)虽然可以取得遗产,但一般不列为继承人。
中国继承的基本特征,具有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法定继承以一定的人身关系为前提,即确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份额的根据是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存在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收养关系其根据是存在血缘关系;规定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其根据是存在血缘关系:
第二,法定继承中对法定继承人范围、法定继承顺序、继承份额以及遗产分配原则等方面的规定,任何组织和公民均无权予以改变。
遗嘱继承是指按照立遗嘱人生前所留下的符合法律规定的合法遗嘱的内容要求,确定被继承人的继承人及各继承人应继承遗产的份额。
中国民法规定,公民有处分自己合法所有的个人财产的权利,被继承人在死亡之前对自己合法所有的个人财产进行处分,在其死后生效,充分体现了中国法律对公民个人财产的保护,但是,这种处分应符合法律的规定,应充分考虑老人、妇女、儿童、胎儿及残疾人和无生活来源人的利益,违反法律规定的遗嘱,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结语
继承人需完成继承手续并取得房产证后,才能将房产确权为其合法拥有。在此过程中,继承人可将房屋出售给他人。若未办理过户,则房屋产权仍归死者所有。继承人分为法定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法定继承的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遗嘱继承则依据遗嘱内容确定各继承人的遗产份额。中国继承的基本特征在于法定继承以人身关系为前提,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一条 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三条 遗嘱效力,适用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