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管理处罚法》相较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更注重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主要表现在明确规定公开、公正执行治安管理处罚并保护人权、限制合并执行拘留处罚的最长时间为20日、规定拘留处罚实际执行天数的计算方式、严格保护公民的住宅权、规范人民警察的执法办案并严禁虐待违法行为人等方面。
法律分析
警方负责人表示,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较,《治安管理处罚法》更注重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治安管理处罚法》在总则中将尊重和保障人权规定为一项基本原则,明文规定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二是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讯问查证改为询问查证。三是对合并执行拘留处罚的最长时间进行了限制。限制为最长不超过20日。四是合理规定了拘留处罚的实际执行天数。以前,对被处罚人执行拘留的时间从入拘留所的时间开始计算,入所前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不折抵;《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2条则规定:被处罚人入所前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应当折抵为行政拘留,即:被处罚人实际执行拘留的时间,应当从裁决的拘留天数中减去处罚决定作出前其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天数。五是规定没有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人民警察不能随意检查公民的住所,严格保护公民的住宅权。六是专设执法监督一章规范人民警察的执法办案,严禁打骂、虐待和侮辱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
拓展延伸
隐私保护法与个人信息安全
隐私保护法与个人信息安全是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护人们的隐私权益,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隐私保护法。这些法律旨在规范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处理,以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同时,个人信息安全也成为了企业和组织的重要责任和挑战。他们需要采取合适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收集的个人信息得到妥善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黑客攻击。维护隐私保护法与个人信息安全的平衡,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努力的方向,以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结语
《治安管理处罚法》相较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更注重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将尊重和保障人权明确规定为基本原则,要求治安管理处罚公开、公正,保护人格尊严。其次,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讯问查证改为询问查证,增加了程序的合理性。此外,对合并执行拘留处罚的时间进行了限制,最长不超过20日,同时规定了拘留处罚的实际执行天数。法律还规定了人民警察不能随意检查公民住所,严格保护公民的住宅权。最后,专设执法监督一章,严禁人民警察打骂、虐待和侮辱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进一步规范执法办案。这些改进使得法律更加符合人权保障的原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019修订):第七章 法官的职业保障 第五十六条 法官因依法履行职责遭受不实举报、诬告陷害、侮辱诽谤,致使名誉受到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五章 网络保护 第六十八条 新闻出版、教育、卫生健康、文化和旅游、网信等部门应当定期开展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宣传教育,监督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履行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义务,指导家庭、学校、社会组织互相配合,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进行预防和干预。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方式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