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追究犯罪责任的同时解决民事纠纷问题。前提是刑事案件成立,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物质损失,且直接由被告人引起。附带民事诉讼需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被害人或其代理人有权提起,国家或集体财产损失可由检察院提起。
法律分析
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是司法机关在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时,附带解决因犯罪嫌疑人而引起的民事纠纷问题。
1.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必须以刑事案件成立为前提;
2.必须是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了物质损失;
3.被害人的物质损失必须是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
4.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必须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零一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拓展延伸
刑事诉讼中的附带民事诉讼:权益保障与赔偿机制
刑事诉讼中的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或其他民事主体以民事诉讼的方式,要求对犯罪行为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或恢复原状的一种诉讼形式。其目的在于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附带民事诉讼机制为被害人提供了一种追求经济赔偿和道义满足的途径。在这种机制下,被害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追究犯罪分子的赔偿责任,以获得经济补偿和精神安慰。同时,附带民事诉讼也对犯罪分子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增加了犯罪成本,促进了法治社会的建设。通过权益保障与赔偿机制,刑事诉讼中的附带民事诉讼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公正和法治。
结语
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是司法机关在追究犯罪责任时,解决因犯罪行为引起的民事纠纷。被害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或恢复原状。此机制保护被害人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同时,对犯罪分子起警示作用,增加犯罪成本,促进法治社会建设。附带民事诉讼为社会带来更多公正和法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七章 附带民事诉讼 第一百零一条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四十八条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四十九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