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伪造劳动合同涉嫌违法,劳动者可向仲裁委员会申请笔迹鉴定,追究公司刑事责任。解除劳动合同需遵循程序,包括前置环节(批评教育、征求意见等)和后置环节(协议签订、工会意见、争议处理、备案)。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主张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企业劳动合同解除受各国法律限制和程序规定。
法律分析
一、企业伪造劳动合同要赔偿多少
依据《刑事诉讼法》,公司的做法,已经涉嫌违法了,不仅仅是劳动争议的案件,严重的涉及到刑事案件了。
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说明,不是本人签订的,是公司伪造的,并要求作笔迹鉴定。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请司法机构作笔迹鉴定,经过鉴定后,会证明真假,现在司法笔迹鉴定都是很科学的。
也就是说,不仅需要公司承担劳动方面的责任,还需追究公司的刑事责任。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主张未签劳动合同第二个月起的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
二、什么是解除劳动合同
解除劳动合同是指双方当事人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履行,结束双方的劳动权利和义务关系。对于企业劳动合同的解除,多数国家都有自己的立法规定,并有各自严格的限制条件和程序。
三、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
(一)合同解除的前置环节。很多国家的劳动立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向劳动者发出解除合同关系以前,要经过一些必要的环节:
(一)对劳动者进行批评教育、纪律处分或解除警告等;
(二)征求工会或有关职工的意见;向主管部门或行政当局报告并经批准;
(二)签订合同解除的协议或发出合同解除的通知。合同的解除一般要由双方当事人就解除的日期和法律后果等依法签订书面协议;一方决定的解除也要由决定方向对方发出书面通知;
(三)合同解除的后置环节。合同当事人就合同解除签订协议或发出通知后,依法还要经过以下的特定环节:
1、工会出面。工会有权对有关合同的解除发表自己的意见,合同解除方尤其是企业管理者应当认真研究和对待工会的意见;
2、争议处理。若因合同解决出现争议,还需经过调节、仲裁、诉讼或其他的办法来加以处理;
3、备案。合同的基础还要由企业报主管部门或行政当局备案。
结语
企业伪造劳动合同涉嫌违法,不仅涉及劳动争议,还可能涉及刑事案件。劳动者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说明情况,并要求进行笔迹鉴定,以证明合同真伪。此外,解除劳动合同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环节,包括前置环节、协议或通知的签订,以及后置环节如工会意见、争议处理和备案等。对于违法行为,除了劳动责任,还需追究企业的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三条 【基本原则】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三节 非全日制用工 第七十一条 【非全日制用工的终止用工】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五条 【劳动合同的变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