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说法就是“一想二骂三念叨”,意思是打一声喷嚏是有人在想你,打两声喷嚏是有人在骂你,打三声就是有人在念叨。实际上,这个说法流传了数千年——最早可上溯至《诗经》,尤其是这个“一想”,把古人的浪漫情怀发挥到极致。
《诗经·终风》是一首讲男女恋爱的诗歌,里面有一句“寤言不寐,愿言则嚏”,意思是说:“我想你想得睡不着,如果你也像我想你一样想我,那么我就要打喷嚏了”。看似难登大雅之堂的“打喷嚏“在这里堪比秋天的菠菜,寄托男女相似之苦。希望自己打喷嚏,这样就代表我的意中人也中意我。
古时打喷嚏的说法
在南宋时期的洪迈在其《容斋随笔》中阐述:“今人喷嚏不止者,必噀唾祝云‘有人说我’,妇人尤甚。”意思是宋朝的妇女要是喷嚏打个不停,一定要吐口说:“有人在说我闲话”。而清朝人史襄哉编写的收录了不少民间谚语的工具书《中华谚海》也将“打喷嚏”一条纳入其中。
此外,打喷嚏也能预示“吉兆”,《燕北录》记载:“戎主太后喷嚏,近侍臣僚齐声呼'治夔离',犹汉人呼'万岁'也。”其中“戎主太后”,指的就是契丹人的太后,而“治夔离”的意思与“‘万岁”同意,所以在契丹人的眼中打喷嚏就是吉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