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等教育模式的现状
教育模式一般包括教育的评价制度、教育方式、教育目标、教育结构和教育投资模式等。目前而言,当代国外高等教育模式的状况可大致归纳如下:正如很多教育者的结论一样,大学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它们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又深深地植根于各自所处的国家环境之中,从历史比较的角度考察高等教育模式可以认为——世界上只有一种共同的高校教育模式即创造、传播知识,尽管大学还有着重要的政治功能。
大学的教育模式在本国环境的重大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反映自己国家和民族特色现实的办学方向。 世界上只有一种共同的学院模式。13世纪时首先创建于法国的欧洲大学,尽管其基本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却仍然是高等教育的普遍模式。巴黎模式以教授作为大学的中心,把自主权崇奉为学术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与占统治地位的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无疑是西方大学取得统治地位的至关重要的原因。
在提供先进的教育、推动研究和科学的发展以及为本国日益复杂的发展任务提供帮助等方面,西方的大学被认为是成功的。美国和德国的大学曾对19世纪工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利用高等教育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广泛需求可以说是这一阶段最重大的革新。高等教育应当得到公共资金的慷慨支持,大学应当参与知识的创造与传播,与此同时院校机构应当享有相当的自主权,这些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学在这一世纪的发展。
一般来说,教育模式是从主要的工业化国家转让到第三世界甚至迁移一些更处于边缘地位的工业化国家,而相反的情况则几乎没有。在第三世界,高等教育的扩充令人瞩目。在规模极小和极为精英化的大学的基础上,第三世界的高等教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伊始的一段时间迅速扩充。一些非西方国家也存在类似的趋势。如果不考虑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思想等因素,高等教育的扩充已经成为一个最重要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