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直男癌患者,我并非小红书的目标受众,但这款卓越的互联网产品确实值得深入研究。小红书定位于一个基于用户生成内容的购物分享社区,其核心任务是鼓励用户“展示、展示、展示”,这是实现订单转化的关键。体验该产品后,我认为其关键特点如下:
1. 如何让用户轻松、高效地参与并完成“展示”这一核心任务?
2. 如何实现社区优质内容的沉淀?
3. 如何引导用户发现并消费内容?
首先,让我们探讨第一个问题。小红书在发布内容的产品交互设计上独树一帜。用户发布内容需经过三步:选择照片、添加话题、贴纸、打标签、应用滤镜,以及编辑文案、添加位置、选择社交网络同步。在第二步的设计上,小红书表现得相当细致和简洁。精心设计的话题和贴纸使用户在操作过程中充满期待和愉悦,而不是被繁琐的流程所困扰。滤镜、标签、贴纸三个主要功能的切换机制,使得复杂的操作界面显得井然有序。在第三步上,小红书也在不断进行微创新。例如,图片交换位置的功能,虽然不是所有应用都会提供,但对于追求完美照片顺序的时尚用户来说,这个细节设计极大地提高了便利性。整体而言,小红书在内容生产环节的产品设计上非常用心,使得用户在移动端发布内容时体验流畅。
在内容生产激励方面,小红书侧重于运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用户提供充足的内容生产动力,成为社区意见领袖同样是一种重要的激励。
其次,关于如何实现社区优质内容的沉淀,小红书采用了标签和专辑两种方式。虽然这些功能名字听起来并不新颖,但它们的效果却是极好的。标签能将不同用户生产的内容有效连接起来,而内容排序和查看内容与查看商品的切换设计,为标签页增添了画龙点睛之笔,既方便了内容消费,也促进了商品导流。专辑页面则更加注重内容的聚合价值,可以是分享优秀的营养补品、夏装搭配方法等,具有明确的目的和实用性。我不知道小红书的产品设计团队是如何摸索出这两种内容串联和沉淀的方式,但它们相互补充,非常合适。
最后,关于如何引导用户发现和消费内容,首页瀑布流的设计我只能猜测。假设这里没有加入推荐算法,那么所有用户将看到相同的首页内容,这显然不太科学也不合理。既然已经设定了这么多标签,肯定是要根据用户标签进行兴趣推荐的。积累的用户数据在这里发挥作用,实现内容的个性化分发。跟随机制也是发现内容的好方法。发现频道是引导用户发现内容的另一个好地方,热门话题、品质生活、全球购物等模块都通过标签实现,而且下面推荐了大量专辑,只要运营得当,用户每天都有新鲜内容可看。
总之,小红书在社区产品设计和运营方面的努力确实值得学习,我将继续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