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居民养老保险认证方式引发争议,老人和子女觉得不够尊重。冒领养老金属于诈骗行为,根据刑法规定,数额较大的诈骗行为构成犯罪,可追究刑责。根据《社会保险法》,以欺诈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将被责令退回骗取金额并处以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法律分析
2008年,郑州市启动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样一项惠民的好政策,却让一些老人有了烦恼。
郑州市民李女士说,她母亲88岁高龄,符合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的条件,但每年去社区代母亲认证时,她总觉得有点别扭。
“前几天,社区发微信通知,本月20日到25日,是养老保险认证时间。”李女士称,通知中说,老人能到社区的,尽量让本人到社区签字、按手印,若实在行动不便,需拍一张手拿当天报纸举在胸前的照片传给社区工作人员。
其实社区的做法是为了防止有人冒领养老金,但是有些老人及其子女会觉得举报纸拍照的方式不太尊重。说到底,都是因为有人进行冒领行为造成的着一现象,那么在法律法规中,冒领养老金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罚呢?
冒领养老金属于诈骗行为,严重属于犯罪,可以追究刑责。
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应当立案。
诈骗罪是数额犯,行为人采用诈骗的方式骗取公私财物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才构成诈骗罪,予以立案追究。
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因此,只要达到2000元以上,就可以追究刑责。
《社会保险法》第十一章法律责任,第八十八条“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结语
冒领养老金属于严重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应当立案追究刑责。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即可构成诈骗罪,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则属于数额巨大。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十一章法律责任,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行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并处以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因此,冒领养老金的行为将面临法律的严厉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一章 法 律 责 任 第八十八条 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 第十八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 第十八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