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案件时,需要根据案件中的具体犯罪行为及其针对的对象,来确定适用的罪名。本罪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查明犯罪,追缴犯罪所得及收益的活动。本罪客观方面包括“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但理论上讲,本罪主体不包括上游犯罪实施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掩饰、隐瞒,
法律分析
在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案件时,需要根据案件中的具体犯罪行为及其针对的对象,来确定适用的罪名。
本罪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查明犯罪,追缴犯罪所得及收益的活动。本罪客观方面包括“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但是从理论上讲,本罪主体不包括上游犯罪实施人。要求必须是一种明知,对于本罪的明知有两个方面必须注意,一是明知的内容,二是明知的程度。
律师补充: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明知系犯罪所得及其收益,但有证据证明确实不知道的除外:
(一)知道他人从事犯罪活动,协助转换或者转移财物的;
(二)没有正当理由,通过非法途径协助转换或者转移财物的;
(三)没有正当理由,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财物的;
(四)没有正当理由,协助转换或者转移财物,收取明显高于市场的“手续费”的;
(五)没有正当理由,协助他人将巨额现金散存于多个银行账户或者在不同银行账户之间频繁划转的;
(六)协助近亲属或者其他关系密切的人转换或者转移与其职业或者财产状况明显不符的财物的;
(七)其他可以认定行为人明知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一款第(五)项规定的“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
(一)通过典当、租赁、买卖、投资等方式,协助转移、转换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
(二)通过与商场、饭店、娱乐场所等现金密集型场所的经营收入相混合的方式,协助转移、转换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
(三)通过虚构交易、虚设债权债务、虚假担保、虚报收入等方式,协助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转换为“合法”财物的;
(四)通过买卖彩票、奖券等方式,协助转换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
(五)通过赌博方式,协助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转换为赌博收益的;
(六)协助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携带、运输或者邮寄出入境的;
(七)通过前述规定以外的方式协助转移、转换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掩饰、隐瞒,构成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的犯罪,同时又构成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或者第三百四十九条规定的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拓展延伸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而进行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等行为,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而进行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等行为,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是一种共同犯罪,与洗钱罪相同,但法律适用不同。在处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罪名,并依法从重或者从轻处罚。
结语
在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案件时,需要根据案件中的具体犯罪行为及其针对的对象,来确定适用的罪名。本罪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查明犯罪,追缴犯罪所得及收益的活动。本罪客观方面包括“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但理论上讲,本罪主体不包括上游犯罪实施人。要求必须是一种明知,对于本罪的明知有两个方面必须注意,一是明知的内容,二是明知的程度。律师补充了以下情形可以认定被告人明知系犯罪所得及其收益,但有证据证明确实不知道的除外:(一)知道他人从事犯罪活动,协助转换或者转移财物的;(二)没有正当理由,通过非法途径协助转换或者转移财物的;(三)没有正当理由,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财物的;(四)没有正当理由,协助转换或者转移财物,收取明显高于市场的“手续费”的;(五)没有正当理由,协助他人将巨额现金散存于多个银行账户或者在不同银行账户之间频繁划转的;(六)协助近亲属或者其他关系密切的人转换或者转移与其职业或者财产状况明显不符的财物的;(七)其他可以认定行为人明知的情形。另外,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掩饰、隐瞒,构成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的犯罪,同时又构成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或者第三百四十九条规定的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1-04-13) 第十一条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选择性罪名,审理此类案件,应当根据具体犯罪行为及其指向的对象,确定适用的罪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1-04-13) 第七条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掩饰、隐瞒,构成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的犯罪,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刑法 第六十三条 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本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