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垂盆草对于治愈肝炎的作用
垂盆草是一种在中医中常用的草药,被认为具有显著的护肝作用。它能降低血清转氨酶,减轻肝硬化的程度,并改善口苦、纳差、腹胀、黄疸等湿热内蕴之症状,对于乙型肝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尤其适宜于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患者。据临床报告,使用垂盆草治疗急、慢性肝炎1000例,总有效率为88.4%,显效率(血清转氨酶恢复正常)为73.6%。一般用药24周后血清转氨酶即可恢复正常,患者自觉症状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在应用垂盆草治疗乙型肝炎时,应注意逐渐减量停药,以防转氨酶反跳。垂盆草的药用价值不仅限于治疗肝炎,还包括其他多种用途。例如,它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功效,对于水火烫伤、毒蛇咬伤、痈肿疮疡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此外,它还有降低谷丙转氨酶作用,对于急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活动期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垂盆草的食用方法多样,可以代茶饮、凉拌、清炒或制作饺子等。它的肉质较厚,浆汁丰富,食用口感较好,没有一般中药的苦涩味道。其营养价值丰富,富含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锌、硒、铜、锗、锰等5种微量元素含量高出日常蔬菜、水果类3~10倍。叶、茎纤维少,脆嫩滑润,甘甜爽口,风味鲜美,采摘一般可从其梢部大约10厘米处直接用手指掐断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垂盆草对于改善肝炎症状有明显效果,但如果条件允许,建议最好坚持服药,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防止远期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等。在服用垂盆草时,应注意剂量,避免过量。此外,脾胃虚寒者应慎服垂盆草。